春秋戰國之楚國稱王

  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打敗隨國,讓隨國在周桓王面前說情,讓楚國稱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為“楚武王”。是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稱王的國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楚國稱王圖片

  楚國稱王的背景

  楚國地處南方,和中原地域隔絕,文化相對落後,被當時的中原人蔑視為南蠻。根據傳說,早期華夏族的一支南遷以後,跟當地民族雜居融合,形成多民族的楚部落。周成王為了穩定南方,籠絡楚部落領袖,把楚部落的首領羋***音“米”***熊繹封為楚國的諸侯***子爵,五等爵位第四等,地位比較低下***,定都丹陽***今湖北秭歸***。

  周朝封楚國為諸侯國,但楚國並不是從此就俯首帖耳,聽命於周天子。周昭王時期,因為楚國滋擾南邊,昭王親征楚國,落得兵敗身死。周夷王時期,周王室衰落,有些諸侯不肯朝覲***音“近”***天子,諸侯之間互相攻伐。楚國乘機在江、漢一代擴充勢力,國君羋熊渠***羋熊繹的四世孫***向西攻打庸國***今湖北竹山境內***,向東攻打揚越***今湖北中部***,把勢力推進到江漢平原。

  就在這時,羋熊渠做了一件讓天下人瞋目結舌怪事:他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要知道,當時天下只有周天子才能夠稱王的啊!此時的周天子實力還很強大,楚國對周天子也頗為忌憚,因此不久以後,楚國就自動去掉了王號,此時是周厲王在位時期。

  楚國滅隨

  進入春秋以後,就在中原諸小國***包括周天子***征戰不休的時候,楚國開始大肆擴張。此時楚國的國君,正是楚武王羋熊通。不過,此時的楚國並沒有興趣去中原,楚國擴張的目標,是在江漢地區星羅棋佈的姬姓諸國。

  公元前706年,楚國出兵討伐姬姓諸國中最大的隨國。隨國面對楚國大軍,心裡發怵,趕緊派使者少師去跟楚武王談判。楚武王對使者說:“我本來是居住在蠻夷地區。現在諸侯們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攻殺。我組建了一支軍隊,想憑藉這個來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天子尊奉我的名號。”結果隨國人真的就跑到周天子那裡去替楚武王請求尊號。周桓王一聽,氣得七竅生煙,當場就拒絕了。楚武王此舉在於投石問路,因此他聽到訊息以後,退兵回去。

  兩年以後,公元前704年夏天,楚武王突然要召集諸侯。楚國雖然強大,但畢竟不是天子,怎麼能夠隨便召集諸侯呢?於是黃、隨兩國拒絕參加會見。楚武王正中下懷,他派了一個使者去責備黃國,自己親自帶兵討伐隨國。楚軍駐紮在漢水、淮水之間。

  隨國的賢臣季樑建議說:“我們應該先跟楚國和談。如果楚國人拒絕和談,那麼我們就是有理的一方,可以藉此激勵我方士兵,打壓對方的士氣。”***軍師少師卻說:“我們應該速戰速決。”隨侯聽信了少師的話,親自率軍抵禦楚軍。兩軍對壘,遠遠望見楚國的軍隊,季樑又建議說:“楚人以左為尊,國君一定在左軍之中。我們的戰鬥力不如楚國,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戰。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攻打楚國的右軍。右軍一敗,楚軍就會潰散。”少師又說:“我們應該堂堂正正的和楚國正面作戰。”隨侯又沒有聽從季樑的話。

  兩軍開戰,隨軍果然抵擋不住楚國左軍的進攻,被打得落花流水。隨侯落荒而逃,他的戰車和***軍師少師都被楚軍俘獲了。

  打贏了隨國,一下就把姬姓諸國鎮住了。楚武王宣佈:“我的祖先鬻***音“玉”***熊是文王的老師,很早死去。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只賜予子爵。現在我們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既然周天王不加封爵位,我只好自稱尊號了!”於是他自稱武王,脅迫隨國成為自己的附庸國。

  武王死後,他的兒子文王遷都到郢***音“穎”***。成王繼位以後,派人向周天子進貢。周天子賞賜給他祭祀的肉,說:“你們負責鎮撫南方夷越地區的***,不要侵犯中原。”楚國領了這把尚方寶劍,在南方大肆擴充套件,前後滅亡了四十多個小國家,擴地到方圓千里。

  楚國稱王

  熊渠生子三人。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楚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

  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楚國是子爵,熊渠及楚武王兩次自立為王,但左傳仍稱其君為"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