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女子服飾特點介紹

  今人喜歡復古,比如穿漢服,聽古樂,諸如此類。漢服中漢朝女子服飾以襦裙為主要特徵,其實要說到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漢朝女子服飾特點

  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為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服飾在出土時已經粉化。本圖展示的襦裙樣式,即根據該墓發掘時的形象記錄復原繪製而成。採用的紋樣,主要依據新疆民豐出土的“長樂明光錦”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豹首紋錦等。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漢朝女子髮式

  在古代史上,漢朝女子對於髮飾的裝扮是力求多樣的,因為漢王朝的政治進步、經濟繁榮,再加上與外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交流,社會風尚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宮廷貴族的髮式妝飾則更是奢侈,華麗。不少熱愛漢文化的網友推薦一部名為《王昭君》的電視劇,因為該劇從髮飾到服飾還是比較考究的,通過這部電視劇,你也能看到錯綜複雜的髮飾裝扮。比如,漢朝女子大多是讓額頭前的髮飾隆起,露出額頭來,然後平分成髻,梳於腦後。最為特色的是,她們的髮髻都高聳於腦門之上,有的頭髮不夠長,就用假髮來接,所以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甚至還把頭髮扭成如兩條蛇相互盤旋的樣子,甚至盤成九個連環的髮髻,環環相扣,多代表富貴。或許,現代的接發技術就是從漢朝那學來的吧。對了,高髻只是少數貴族女子使用的一種髮式。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漢朝女子都使用這麼複雜的髮式,從不少出土的木偶和人偶上看,髮式就非常簡單,就是將頭髮中分,把長髮梳於腦後挽成髻,剩餘的長髮自然垂落於身後,像馬尾辮一樣,畢竟這樣的髮式才便於幹活麼,要不然每天光梳頭就得梳上大半天,多影響正常的生活啊。

  隨馬髻髮式

  烏蠻髻,盤桓髻,雙鬟髻,重鬟髻,雙重髻,少女雙重髻,雲髻,開掃妝髻,回屹錐髻,透額羅髻,簪花髻,寶髻,鳳帽,渾脫帽,飛天寶髻,高髻插步搖式,墮馬髻式,高髻簪花髮飾,蝴蝶髻,峨髻,朝天髻,簪髮簪花式。

  漢的髮型有兩種,一種完全和現代姑娘一樣打扮的“披肩”,或戲稱的“清湯掛麵”;另一種是少婦的“馬髻”式,即把青絲攏在一起,墜於肩下大約半尺長,頭頂則插一兩隻金釵。

  漢朝女子髮飾

  步搖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因走動時搖曳而得名。

  簪

  簪是笄的發展,在頭部盛加紋飾,可用金、玉、牙、玳瑁等製作,常常作成鳳凰、孔雀的形狀。其中一種將頭部做成可以搔頭的簪子稱為擿。

  釵

  釵形狀如叉,是有兩跟針腳的簪。

  櫛

  櫛下面有齒、上面有背,齒有疏密,疏者稱梳,用以梳理頭髮,密者稱篦,用以篦除發垢。櫛也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