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全珍先進事蹟材料

  龔全珍,她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她在離休後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群、服務群眾,龔全珍光榮當選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龔全珍先進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龔全珍人物生平

  龔全珍,女,漢族,192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 蓮花縣甘家小學原校長。她是開國少將 甘祖昌同志夫 人。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後考入 西北大學教育系。大學畢業後在新疆軍區子弟學校當人民教師。任教期間,經過介紹,她和開國少將、時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的甘祖昌相識並結婚。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跟隨丈夫回到了江西蓮花縣老家,紮根山區當“農民”。1961年,龔全珍到同鄉的南陂小學任校長。此後一直無怨無悔在江西蓮花縣,投身教育,愛心奉獻。

  龔全珍主要事蹟

  1.退休不忘為公志

  龔全珍是甘祖昌將軍的夫人,甘將軍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輝,成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遠的活力。同時,龔全珍又是社群的一名老黨員,永葆本色,永不掉隊,服務和諧社會的奉獻情懷在她身上永放光芒。

  為營造和諧溫馨的社群發展環境,傳承甘將軍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優秀傳統,調動社群黨員和群眾創先爭優,2011年,琴亭鎮金城社群籌建“龔全珍工作室”,邀請她擔任輔導員,她愉快地答應,並勉勵社群工作人員:“社群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並開展好新時期傳統精神的宣傳活動……”社群人員深深感受到將軍夫人的真摯情感。擔任社群輔導員期間,她一絲不苟,語重心長,真情流露地談自己的革命信念,講述甘將軍不謀私利,一生為黨、為人民作奉獻的感人事蹟,並勉勵社群同志要珍惜大好時光,搞好社群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

  在她的勉勵下,社群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了“1365”社會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溫馨社群、和諧家園”的服務目標,定期為社群黨員、居民和困難家庭開展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貧濟困慈善活動,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2.排憂解難顯真情

  甘祖昌將軍勤儉節約、熱於助人、無私奉獻的好傳統在龔全珍身上得到發揚光大。離休後,龔全珍自己日子過得很節儉,衣著樸素,粗茶淡飯,從不亂花錢。但對幫助他人,卻盡其所能,熱心幫助。

  龔全珍經常幫助社群居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困難家庭的思想、生產和生活。社群居民賀丙才想創業走上致富路,可創業途中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此堅定創業想法出現了動搖。在瞭解到情況後,龔全珍主動與其開展談心和思想輔導,增強了他的信心,最終,賀丙才克服了困難,並擔任社群支部副書記,在龔全珍的影響下,賀丙才牽線搭橋,幫助近十名社群居民創業致富。社群困難居民彭雲娥,體弱多病,家境困難,龔全珍主動與其結對幫扶,並多次上門與其談心,送去慰問品,並勉勵她戰勝困難,在她的鼓勵下,彭雲娥生活非常開心,並參加社群門球隊,帶領數十名社群居民開展門球比賽活動。困難居民彭秋仔,在龔全珍的幫助下,從事家庭炊具的修補生意,逐漸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社群青少年朱洪峰,困難居民周春燕,龔全珍經常關心她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經常送去學習用品,幫助她們克服困難,樹立生活信心。

  她不僅自己這樣做,還告誡女兒甘公榮,爸爸一生都在為老百姓做好事,要好好向他學習。女兒甘公榮繼承和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經常向社群困難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龔全珍認為:祖昌留給她的最大財富是精神財富,心裡總是裝著大家,回鄉當農民以來,用自己工資建設農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將這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

  3.滿腔熱情揚精神

  龔全珍時時刻刻關心社群黨員幹部、青少年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擔任社群輔導員後,每年為琴亭鎮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

  在輔導工作中,龔全珍推行了“講、觀、作、學、談、行”服務內容,通過講一堂黨課、觀一個基地、作一次輔導、學一句名言、談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動,建立起龔全珍工作室的長效服務機制。在為琴亭鎮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的黨課中,龔全珍總是熱心參與,耐心輔導,並帶領新老黨員到一枝槍紀念館、列寧學校參觀學習,提升思想境界。

  在輔導黨員幹部和社群居民的同時,龔全珍還經常深入到中小學校,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的教育報告,講述老紅軍的優良傳統,模範人物的事蹟等,關心青少年和思想、學習和生活,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並向琴亭鎮教育基金會捐款1000元,每個月從工資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書籍,供社群青少年閱讀。“龔全珍工作室”建立以來,龔全珍共組織開展講黨課、參觀活動、思想輔導、走訪慰問等30餘次,參與學習教育活動人次650餘人,讓社群黨員和居民接受了生動的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為構建和諧溫馨社群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4.樹立新風促和諧

  歲月滄桑,龔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其一言一行,仍然在為社會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龔全珍既是開國將軍夫人,同時,又是社群和諧發展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街坊鄰舍。

  龔全珍與甘祖昌將軍育有4個女兒,當前與第3個女兒甘公榮生活在一起,如今

  在家還始終堅持讀書看報、看新聞、寫日記,努力營造社群講學習、重文化的良好風氣。她與左鄰右舍相互關照,融洽相處,營造了明禮誠信、團結友愛的公民道德。同時,龔全珍熱愛保健養生,懂得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按照自然規律養護好身體,天氣晴好時,約鄰舍去一枝槍廣場散步,與鄰居一起練香功,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營造了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

  在新時期,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優秀傳統,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是全社會共同的心願。龔全珍老人作為開國將軍夫人,又是一位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堅定信仰的典範,這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精神,是將軍夫人永恆的堅守。

  5.發揮餘熱

  龔全珍這位社群老黨員,其服務和諧社會的奉獻情懷令人感動。為營造和諧溫馨的社群發展環境,調動社群黨員和群眾創先爭優的積極性, 琴亭鎮金城社群邀請龔全珍擔任社群輔導員,她愉快地答應了。在為社群黨員作輔導時,她語重心長地談自己的革命信念,講述甘將軍一生為黨、為人民奉獻的感人事蹟,並勉勵社群同志要珍惜大好時光,搞好社群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在她的勉勵下,社群創新管理機制,建立“1365”社會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溫馨社群、和諧家園”的服務目標,並不斷改善服務條件,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

  6.展現大愛

  離休後,龔全珍生活上很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卻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家境貧寒的社群黨員劉青松體弱多病,龔全珍主動與其結對幫扶,並多次上門看望,捐款捐物,讓他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社群裡的一個困難家庭中就讀中學的女孩面臨輟學,並不寬裕的龔全珍毅然資助其2000元,使得這名學生順利完成初中學業。老人還告誡女兒甘公榮要向她父親好好學習,為老百姓做好事。甘公榮向社群李利平同學伸出救援之手,隨後,又尋找了一名父親殘疾、母親***的家庭為扶助物件。龔全珍認識的一位孤寡老人趙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難,她定期為其送去大米、麵條、食用油、豬肉。趙婆婆身體不好時,龔全珍還拿出自己的錢讓趙婆婆去看醫生。龔全珍認為:甘祖昌將軍留給她的最大財富是——心裡總裝著百姓 。2011年11月,蓮花縣琴亭鎮在社群建立龔全珍工作室,聘請離退休幹部黨員、甘祖昌將軍遺孀龔全珍作為輔導員,搭建對黨員幹部和居民進行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臺,並邀請龔全珍自願參加活動。截至目前,龔全珍工作室共開展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動50餘場,參與居民思想輔導40餘次,參與活動的黨員幹部和群眾近460餘人次。2013年8月下旬,由蓮花縣組織部,琴亭鎮黨委,金城社群黨支部共同努力下,龔全珍工作室網站平臺面世,它在為人們提供更多瞭解龔全珍老人的渠道的同時,也會更完善社群服務。

  7.心繫教育

  龔全珍關心下一代成長,熱心為青少年開展理想信念和傳統教育,應邀擔任社群輔導員,並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當龔全珍發現部分留守青少年存在挑食等壞習慣後,她接連三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把甘將軍在長征路上沒有食物,每天只能用八粒蠶豆充飢,最後勝利完成任務的經歷,編寫成一個“八粒蠶豆過草地”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教育他們要珍惜糧食。同時,龔全珍幫助成立了校外活動小組,講述將軍自願解甲歸田的故事。在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龔全珍發動老同學、老朋友,全家老少一起蒐集近百幅漫畫作品,製作了“鮮紅的紅領巾”等 漫畫,教育啟迪青少年。龔全珍每年都定期抽出時間,進社群向青少年宣傳優秀文化,講述老紅軍、模範人物的事蹟等,並向琴亭鎮 教育基金會捐款1000元,她還每月從工資中拿出500元購買科普書籍,供社群青少年閱讀 。

  對龔全珍的社會評價

  龔全珍是 蓮花縣 琴亭鎮金城社群的一名年逾90、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西北大學教育系畢業。這位平凡樸素而有著堅定信念,充滿活力的長者,發揚著甘將軍“聯絡群眾,一心為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至今還依然活躍在老百姓中間,關心社群的和諧發展,幫助身邊的困難群體,關愛下一代的教育成長,倡導新風文明。人們敬重她,愛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龔全珍同志的先進事蹟,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了我們黨的優良作風,踐行了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不愧為“最可愛的人”“最美的中國人”,值得每一個人向她學習、向她看齊。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積極響應號召,大力弘揚龔全珍同志身上這種艱苦奮鬥精神,不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一些黨員幹部表示,要把龔全珍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鮮活教材,像龔全珍同志那樣,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踐行黨的宗旨,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一些群眾認為,要以龔全珍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為他人送去溫暖,為社會奉獻愛心,聚細流為江河、積小善為大善,共同託舉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將軍生前囑託,龔全珍堅守的是一份愛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區的血脈情誼,龔全珍堅守的是一份返璞歸真的赤子情懷;永葆本色,源自她飽經風霜的人生閱歷,龔全珍堅守的是巋然不動的品格準則;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覺的黨性高度,龔全珍堅守的是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崇高使命與堅定信念。

  使命不是空談,信念不是高蹈。龔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災、資助貧寒學生、幫扶困難家庭,用點點滴滴的愛滋潤鄉里,而且有著更大的擔當,組建志願者服務隊、創新社群管理機制、致力革命老區教育事業,將個人的精神力量不斷壯大成一種風氣。龔全珍以實際行動作出榜樣:使命應該落到實處、細處,信仰更可以是溫潤的、具體的、可感的。先進,而又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有著不懈的活力,龔全珍有著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懷,一生踐行著共產黨人的使命與信念。

  信仰與精神的力量曾經鼓舞著革命前輩奪取勝利,龔全珍是這份光榮革命傳統的當代護旗人,滿腔忠誠,臻於雋永。龔全珍以其感人事蹟,向人們展示了黨性的溫度,也展示了革命傳統的當代特色與信仰力量的新高度。這份信仰仍然鮮活生動,慰藉社會,激勵社會,仍然是社會道義的準心,仍然是一股可貴的精氣神,給予人們感動、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