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來勵志的哲理故事

  有很多朋友時常都會找一些,這挺好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1:

  一隻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人生感悟: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2:

  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點。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啊!

  人生感悟:即使環境相同,如果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影響人生的不同。

  3: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人生感悟:你不能容忍他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4:

  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後,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為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裡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人生感悟:為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5:

  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的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人生感悟: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6:

  三人出門,一人帶傘,一人帶柺杖,一人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溼透了,拿柺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溼了;走泥路時,拄柺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空手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人生感悟: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而是敗在優勢裡。

  7:

  小鎮上,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個小鎮很快就繁華了。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仍是。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

  人生感悟:一味地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給我”還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別吝嗇,從來不會把東西送給別人。他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把東西給……!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裡去了。他的朋友在岸邊立即喊到:把手給我,把手給我,我拉你上來!這個人始終不肯把手給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連喊到:把手給我。他情願掙扎,也不肯把手給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這個人的習慣,靈機一動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這個人立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人生感悟:

  “給我”還是“拿去”?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戶表達著“把你的錢給我”,客戶就象上面那個吝嗇的人,情願在痛苦與不滿足中掙扎,也不願意把錢給我們。

  如果我們對客戶說的是:把我的產品拿去,是否會更好一些呢?客戶會更情願地去體驗你的產品,購買你的產品。

  “給我”還是“拿去”?這是一個問題,也是一個精明的商家是否能從客戶的角度去設計成交,設計商業模式的問題。換一個角度,事業就豁然開然。

  :“便捷”還是“誘惑”?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簷上,不免感到希奇,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著的屋簷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人生感悟:

  看完這個故事,你大腦裡想起的一個產品會是什麼?小米手機!沒錯,雷軍就是那個老農夫,把小米手機放在屋簷上,讓你勉強可以夠得著,讓你欲罷不能地想去夠著。

  容易得到的,也會隨手扔掉。太難得到的,有些人爭取一會兒就放棄了。只有勉強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們就會感到驚喜,倍感珍惜。

  這讓我又想起一件事情。

  我的一個客戶,經營服裝店,開業的時候做出了很多代金券,到處免費發放,結果發現轉化率出奇的低,來的人寥寥無幾。

  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請了一個團隊專門發傳單,結果卻不佳。我告訴她:輕易得到的,人們就不會珍惜。

  於是,我們一起想了一個辦法,把這些代金券不再送了,而是賣出去。天啦,我們要賣代金券?太搞笑了!但是事實證明我們對了!

  怎麼賣呢?我們找到小區的便利超市,找到美容會所,找到美髮店,找到各種各樣能接觸到年輕女性的店。告訴他們的店員,我們的優惠券讓她們來賣,賣來所得的錢,全部歸她們所有。

  通過賣優惠券的形式,我們發現,人們來店裡的概率大大增加。也許人們只是花5元錢買了一張100元的代金券,但這5元錢會促使他來店裡消費。

  想讓客戶記得你?你可以變著法子讓客戶為你付出一些,輕鬆付出一些。客戶會惦記著自己的付出,從而惦記著你!

  “便捷”還是“誘惑”,藝術地使用吧!

  :他真正想要什麼?

  有一個富翁,一個人住著一棟豪宅。年紀大了,想回到老家居住,與其他老人一起打打牌,下下棋,心靈上有個伴。

  於是他想把這棟豪宅賣掉。很多有錢人都看上了這棟豪宅,來看的,報價的絡繹不絕。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來看房,看完房子後連連稱讚。富翁問他:你決定要購買嗎?你想出多少價錢?

  年輕人對老人家說:是的,我很想購買,但是我只有1000英磅。

  富翁心想:那我怎麼可能賣給你?

  年輕人思考了一會兒,跟富翁說:我真的決定要購買。我們能商量另一個購買方案嗎?

  富翁說:你說說你的方案。年輕人說:我願意把我的1000英磅都給你。你把房子賣給我。同時,我想邀請你一起居住在這個房子裡。你不需要搬出去。而我,會把你當爺爺一樣看待,照顧你,陪伴你。

  年輕人接著說:你把房子賣給其他人,你得到的只是一些錢,而錢對你來說已經可有可無,你足夠富有。你把房子賣給我,你將收穫的是愉悅的晚年,一個孝順的孫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情。將來我還要你見證我的婚禮,見證我的寶寶出生,讓他陪著你,逗著你笑。

  你可以選擇獲得一些可有可無的錢,也可以選擇獲得一個溫情無比的家,一個快樂的晚年。

  富翁靜靜地聽著他講述,眼前的這個小夥子如此真誠,目光堅定,他在等待著自己做出選擇。錢,他這輩子賺夠了,追逐金錢也讓他疲憊了,快樂才是他想要的。

  3天后,富翁把房子賣給了這個年輕人,他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人生感悟:

  這位富翁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的客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讀懂客戶的內心,你才能走近客戶。

  用心與客戶交往,與客戶成為“知音”,你才能輕鬆與客戶保持關係,客戶也願意在你這裡消費!

  當然,這個故事裡也可以看到,這個小夥子非常善於利用自己獨有的價值——陪伴,你是否發現,原本你認為自己一無所有,平凡普通的你,只要懂得挖掘自己的價值,善用自己的優點,一樣可以在夢想的豪宅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