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的典故故事

  晉文公名重耳,他的一生經歷了幾十年反的逃亡,歷盡艱險之後才即位為晉國國君,晉文公身上的故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完,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晉文公德國式,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13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大概是:晉文公攻打原國,攜帶了士兵們夠用十天的糧食,便與士兵大夫們約定十天攻打不下原國就撤退,兵隊到了原國攻打了十天還沒有打下來,於是晉文公鳴金收兵。有一個從原國出來的人說:“原國三天就可以打下。”群臣也勸諫晉文公說:“原國的糧食已經沒了,並將也已經大大折損,請君在等待一下。”晉文公回答說:“我與大夫們約定十天,如果十天還不撤回那就是我失信了,要我失信與人我做不到。”於是晉文公收兵返回。原國人聽說了這個事情,都說:“有這樣講信用的國君,能不歸順於他嗎?”於是都向晉文公投降。孔子聽說了這個事情,便記下來寫到:“攻打原國又得到衛國的,是因為守信用。”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就是講晉文公因為守信,而得到原國和衛國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誡後人要守信用,信用乃與人相處的根本,不講信用就服不了眾,作為國君的晉文公就是因為非常守信所以得到眾人的信賴並都歸順於他。

  晉文公經歷了非人的折磨,但是他仍然不失人的基本品德——守信,並且因此而獲得眾人的信任,晉文公能稱霸天下除了有人才相助之外還有就是他本身的有優點,正是這些善良的本質讓他深得民心,並最終稱霸天下。

  晉文公欲伐衛的故事介紹

  各位看官看清這標題,“欲伐”。這意思就是並沒有討伐成功。這就奇怪了,晉國一勢頭正強勁的國家,去討伐一個衛國,怎麼還能突然就回去了呢?畢竟這說攻打一個國家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決定的,必然是深思熟慮的。那麼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自己的國家有危險。

  在晉文公出兵攻打衛國的路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公子鋤。你說一個人看到一大批軍隊向你走來,不躲反而在那邊哈哈大笑,怎麼能不引起領頭人的疑問。於是晉文公就向他發問了。公子鋤也是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在那邊說:“我有個鄰居,送自己的老婆回孃家,半路上碰到個採桑女就去調戲,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婆在背後也在被人調戲。這難道不可笑嗎?”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君主,晉文公立馬有不詳的預感,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兒,但是他決定不討伐衛國了,轉身回家。

  而在他還沒到家的時候,就聽到秦國跑來攻打晉國北方的事兒。

  真是好險,要不是這晉文公聰明,及時收手。到時候這晉國可能就是兩頭煩的局面,也不可能在之後稱霸了。

  所以這人時刻都要有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