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小故事

  中國茶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了,自然會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普洱茶

  傳說,乾隆年間***1736—1795***普洱地區的濮家茶莊將沒有完全晒乾的毛茶壓餅、裝馱進貢。到了京城發現,原本綠色泛白的茶餅變成了褐色。護送茶葉進京的茶莊少主人因為貢茶麵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斷生命,但卻在無意間發現茶的味道變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紅濃明亮。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並賜名普洱茶。據史料記載,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將普洱茶正式列入貢茶案冊,清代宮廷也一直有“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傳統。據《普洱府志》記載,普洱府當時會館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國內外影響較大的商貿重鎮。

  20世紀60年代,北京故宮的茶庫裡存放著清宮沒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貢茶數噸,當時已儲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魯迅的遺孀許廣平珍藏的清宮普洱茶,在北京廣東大廈拍賣,其中一塊***約3克***,拍出1.2萬元***約合1451美元***。專家將藏品中的散塊普洱茶用開水沖泡,茶塊很快融開,茶湯呈褐泛紅色,茶香陳厚,經數次沖泡後茶塊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種新的時尚。但是,貯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專門的貯藏室、嚴格的溫度、溼度控制、室內通風、每隔3個月翻動茶葉一次、並用紫外線燈消毒貯藏室等,這些條件,一般茶葉愛好者很難做到。

  2

  岳飛巧用姜鹽茶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英雄。傳說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么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著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此茶被稱為姜鹽茶,之後很快在附近百姓間流傳開來,至今湘陰的家庭中仍然可見。姜鹽茶,具有健脾胃,驅風寒,去膩強身的藥用效果。從中醫看來,茶性寒,姜性熱,一寒一熱,因而陰陽調和。

  3

  神農氏與茶

  神農氏,亦稱神農,是傳說中對中華民族具有巨大貢獻的祖先。據《白虎通義▪號》記載,神農氏能夠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製作出各種農具,教民耕種,使人民獲得很多的好處,故稱神農。他不但發明了農耕技術,教會人類農業生產,還發明醫藥,教會了人民吃藥治病。中國古代第一部藥學鉅著《神農本草經》就託名為神農所作,傳說共記錄了365種藥名,多為神農氏親自嘗試瞭解得來。

  4

  空茶

  做歌劇《茶》,印象最深的是去南方的一個尼姑庵裡,尼姑師父就請喝茶,把石斛和石杯都放好了,我們三個人坐在那兒準備喝茶,結果尼姑師父半天也沒有來。

  後來她來了,坐下來說:“請啊,請啊,喝吧!”然後她自己慢慢就拿起石杯喝起來。

  我們不知該怎麼喝,問道:“師傅,茶碗裡邊沒有東西,沒有茶,怎麼喝呢?”

  她再說一句:“請喝。”說著又喝了一口空茶。

  我們繼續問道:“師傅,杯子裡是空的,怎麼喝呀?”

  她說:“小兄弟,如果你心裡邊有物,杯子裡邊就有茶。杯子裡面有茶,如果你沒有心,也什麼都沒有。”

  愛情是這樣的,同事般的情誼也是這樣的,朋友般的情誼都是這樣的。所以,禪宗的這種感覺,當時跟尼姑師傅一塊兒喝這個空茶的時候,一下子覺得家庭、同事、戀友,其實我們之間的生活都是這樣的,就像一杯空茶一樣。

  5

  橋

  京都這個城市是在七世紀造的,完全模仿西安。現在我們看不到西安七世紀的遺蹟了,但是在京都這個城市,作為中國人,我聞到了七世紀中國的芳香。所以,我一定要在這裡感受京都的茶道,因為京都的茶道就是從西安學來的。

  而我們的故事就是從唐代的時候,日本的王子來到中國的首都——西安學茶道,結果發現無可比擬的美麗的中國的公主,一見鍾情,就從那一瞬間開始了。

  他們兩個人的愛是如何形成的?中間就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茶。


猜你感興趣:

1.中國茶道故事

2.茶的八德勵志或哲理的小故事

3.中國名人與茶的故事

4.茶文化有關的名人

5.中國茶文化背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