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功的簡介

  道家養生功,是老子創始的,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生功。這是本功區別於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它有特殊養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道家養生功

  道家養生功的基本資訊

  道家養生功[1]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例如,“收心求靜”一法,可使大腦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得到全面的調整,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獨到的功效,久練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復和開發;“開通奇經八脈”一法,可舒經活絡,使百脈暢通,保持面板潤滑光澤,對關節炎、脈管炎宰多種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關門”一法,可使人精足腎健,精力旺盛,對夢遺滑精、陽痿腎虛等病有獨到的療效。

  道家養生功的主要功能

  如果說養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誇大其作用。但經證明,練好養生功只有百益而無一害。其具體功能有以下個方面:

  1.補腦養神。靜養功的入靜,首先受益的是大腦中樞神經。當心定念止入靜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這樣既能消除疲勞又能得到補養,從而加強和大了中樞機構的指揮功能,起到補腦養神的作用。

  2.固精養炁。養生不固精,結果一場空。只知守死精,不會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為養生忌。養生功法中的固精,是為了精足而下手煉精化炁,炁足而煉炁化神,神足煉神還虛。即使達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養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則神靈。只有具備充沛的精力,能產生超人的聰明才智;也只有具備吃大苦耐大勞的健壯身軀,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鐵漢。固精養炁正是為築基煉己奠定基礎。

  3.調息理炁,擴大肺活量。中醫學有“肺為百脈之總,位居諸髒之上”之說。肺的一呼一吸,是機體自然的吐故納新。撥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促使血液迴圈和新陳謝,是機體本身內部的自然規律。養生功的調理呼吸***息***,要求深、細、長、勻。這樣自然會加強和壯大機體內部運動的力量。

  4.調節五臟。養生功的修煉是要使人的機體五行相生,陰陽調和,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內生津。津液多則食慾強,食慾強則腎水足,腎水足則七寶***即涕、唾、津、精、氣、血、液***全,七寶全則五臟和,五臟和則內病除。故養生功對醫治心臟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腎虧腎寒,以及各種慢性病有獨到之處。

  5.清神明日。五臟之精華聚於二目***白眼珠屬肺,黑眼珠屬肝,瞳仁屬腎,大眼角屬心,小眼角屬脾***。二目是心靈的窗戶。古稱二目為日月,又為金公木母、金烏玉兔。又稱人之靈在腦,其機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列舉。在修煉道家性命雙修功的整個過程中,人的二目肩負著最艱鉅最複雜而又最重要的任務。如含眼光、返觀內照、迴光返照、久視、執行日月、大小週天、運河車、轉**以神馭氣等,都必須借它的神威來達到預想的效果。功純者不僅耳不聾、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盤活血,通盤活絡。養生功中的開通奇經八脈、幹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脈流通,筋舒絡活,而且能保持面板潤澤有光,防治脈管炎等病。

  7.久煉養生功,對於神經衰弱、長夜失眠、夢遺滑精、陽瘻腎虛、身體虛弱等症有獨特的療效。

  8.久煉養生功不但能改變身體素質,也能改變人的精神素質,還能開闊人的視野、人的思想境界,培養人的道德情操,增長人的智慧才能,化愚為賢。

  9.修煉養生功而持之以恆,就能運用四步下手煉精化炁,收到推遲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再進一步深造,倘真的達到十三步,就會出現奇蹟:白髮變黑、齒落重生、藏相、返老還童,並能出現特異現象。
 

  道家養生功的主要類別

  這裡所說的養生功法的類別,是專指千峰派繼承道教龍門派所傳的性命雙修養生功修煉方法的種類,即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之分,不涉及其他門派的氣功。因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與身體強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當然也必須有所區別。

  童真之體,完整無缺,就沒必要再補。因此,對於童子功僅有其名而已。

  成年人***十六歲以上***,儘管身體強弱差距很大,但採取的功法只有一個,即“漸法”,又稱補法:虧損多者多補,虧損少者少補,以破而補圇、缺而補圓為目的。當築基煉己完成後,漸法的任務也告完成。接著由“漸法”轉入“頓法”。

  什麼叫漸法,什麼是頓法呢?所謂漸是指漸漸的、一點一點的、逐漸的填補,故謂漸法。所謂頓法,從頓字的意義來說,有頓然,忽然之意,如禪宗的頓悟、頓覺,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謂頓法,是捷徑,比漸法進度要快。但倘煉己不純,築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復失,事物發展的規律往往是其進急者其退速,練功亦然。當然事物的成敗有其各種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道家正一派的創始人張伯端主張頓法,稱南派。道家全真派創始人工重陽主張漸法,稱北派。故有北漸、南頓之稱。

  老年人***六十歲以上***,身體內外的機件磨損殆盡,新陳代謝的功能失靈,生機斷,精已竭,炁將枯,西歸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線希望。此時修持要用武當張三丰祖師所說的“敲竹鬥龜”的法子,將睡龜喚醒,使其煥發青春,恢復生機,可再用漸法補而救之。

  以上我介紹的養生功法的類別,只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四種。

  道家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麼呢?老子《道德經》雲:“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儘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後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後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裡去。原來後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後天返還先天。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並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麼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後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後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於心,命帶氣下人於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歷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炁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炁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到十六歲***這裡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姤,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洩,從十六歲起,每歷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古人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變化與人從無到有,直到六十四歲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歲至六十四歲。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變化,則成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銖元炁的消長過程。所以說,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間儘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這就是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老子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楚國苦縣人,是春秋時代大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道德經》成為道家著書立說的理論根據。相傳老子傳道於金母,金母傳於白雲,白雲傳於王玄甫。另一說:老子傳於王玄甫。

  王玄甫

  又名王少陽***另一說是李凝陽,即李鐵柺***,東華帝君,後稱北五祖之第一祖。漢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祕而不傳的功法。遂隱於昆嵛山煙霞洞,修養性命。後傳其道於正陽帝君鍾離權。

  鍾離權

  ,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又名漢鍾離,咸陽人。全真道尊為正陽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後將全套道家養生功法祕訣傳於遼進士劉操即劉海蟾、唐進士呂喦即呂洞賓。

  劉海蟾

  又名劉操,字昭遠,北京宛平縣人,為遼進士。後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遇正陽帝君度化,遂棄官而去,隱於華山、終南山。後將養生功法傳於張伯端。

  張伯端

  ,字平叔,號紫陽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聰慧,少中進士。精通三教經典,及醫卜、戰陣、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師事劉海蟾,並得劉海蟾傳授周天火候、大丹祕訣養生功法。為正一派創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傳於世。後將金丹祕訣傳於石泰。

  石泰

  ,字得之,號杏林,江蘇常州人。精於醫理,常以醫藥救人,不受其謝,惟願植一杏樹,久遂成林,故人稱石杏林。後得張伯端授金丹祕訣,成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還元篇》流傳於世。下傳薛道光。

  薛道光

  ,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閬中人。初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後轉為道士。喜金丹導養。宋徽宗崇寧五年得石杏林傳授金丹祕訣,成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還丹覆命篇》、《丹髓歌》流傳於世。下傳陳楠。

  陳楠

  ,字南木,號翠虛,惠州博羅縣人。以盤櫳箍桶為業。後得薛道光傳授金丹祕訣。常捻土療病,故人送外號陳泥丸。後歸隱羅浮山,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虛篇》流傳於世。下傳白玉蟾。

  白玉蟾

  ,南宋道士,又名葛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號海瓊子,海南島瓊山人。12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詩賦,更長於書畫。因任俠殺人,亡命於武夷,改裝道士,浪遊華南各地。著有《海瓊問道集》、《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玉蟾先生文集》,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稱紫陽派之南五祖。

  呂喦

  ,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孚佑帝君,自稱回道人,籍貫京兆,一說是河中府永樂縣人。傳說唐懿宗鹹通三年64歲進士及第。後遊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乃授予“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祕文”。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改丹鉛黃白之術為內功,改劍術為斷除貪嗔痴愛慾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的道教發展影響甚大。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又相傳為人仙之一。傳說其化身將大丹祕訣傳於王重陽。

  王重陽

  ,金代道士,全真派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應武舉,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威陽人。出身豪門,應武舉,中甲科。遇仙人呂洞賓,傳以修煉祕訣,遂通仙術。於是棄妻離子,雲遊終南山一帶。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時村穴居,名其穴為“活死人墓”。後往山東昆嵛山***在今山東牟平東南***。馬鈺、孫不二夫婦築庵師事之,題其庵名曰“全真”,凡從其學者都是全真道士。繼在文登、寧海、萊州諸地傳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煉炁、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書傳於世。其弟子馬鈺即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後世稱為北七真,又各立門派。

  馬丹陽

  ***1123-1183***,原名僕義,字宜甫,後更名鈺,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弱冠能詩。擅鍼灸療法,有馬丹陽神針八法之稱。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馬丹陽與妻孫不二師事之。王重陽見其夫婦求道心誠,遂將內丹祕訣傳於二人。馬丹陽立遇仙派,孫不二立清淨派。馬丹陽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孫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語》,流傳於世。二人同為北七真之一。

  劉處玄

  ,字通妙,號長生,山東掖縣人。少為屠戶,金大定九年從王重陽學道,後立隨山派。著有《仙樂集》、《至真語錄》、《道德經注》、《陰符演》、《黃庭述》等流傳於世。

  譚處端

  ,原名玉,號伯玉,後改法名處端,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人。傳說身體癱瘓,針藥無效,聞重陽自終南山來,扶杖往謁,欲求治療之法。重陽閉門不納,乃堅守終夕。其門忽然自開,重陽大悅,以為是“仙緣”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舊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終身不退。重陽以仙術相授。後立南無派,為北七真之一。又傳譚平常愛書“龜蛇”二字,習而不已,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時人爭相收藏,視為珍品。著有《雲水集》傳於世。

  王處一

  ,號玉陽,又號華陽子,山東寧海人。師事王重陽,居昆嵛山煙霞洞修煉,為全真道嵛山派創始人。金章宗召見,問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鏡明能鑑物,此自己靈明之妙耳。著有《雲光集》、《清真集》傳於世。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

  ,自稱太古道人,號大通,又號廣寧子,寧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後從王重陽學道,為全真華山派創立者。世稱“廣寧真人”。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圖》等傳於世。
 

  道家養生功的其他資料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藉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範、陳樸、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祕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丰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淨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淨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淨孤修派的結合體。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