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石窟畫廊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下面小編就帶你們去瞻仰:

  

  莫過於敦煌莫高窟了。

  莫高窟,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精美的藝術價值令人心馳神往。同時也是許許多多電影或電視導遊所青睞的地方之一,像著名電影《黃石的孩子》《天脈傳奇》《大漠紫荊令》等都在那裡取過景。如果說到了敦煌不去莫高窟就等於沒有到過敦煌。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是歷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開鑿於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2016年2月5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石窟內一批涉及猴形象的大量精美壁畫和塑像,其中既有距今已1400多年的猴子形象,也有比吳承恩著書《西遊記》早200年的“唐僧取經”壁畫。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其中以-莫高窟最為出名,原因有三:其原因之一是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歷史,其二是規模巨集大,現儲存完好的洞窟735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延綿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藝術價值無與倫比,堪稱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其四是藏經洞的發現,她的發現是中國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

  曾經一位日本學者稱之為“第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還有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感慨地說:“看了敦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實際的古代文明。”

  敦煌石窟開鑿在礫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餘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釐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統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繪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中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對於也許大家都會對它的神祕必然充滿擇一定的好奇,但也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名揚海內外、震驚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為什麼會開鑿在敦煌這樣一個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戈壁荒漠之中呢?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他們傳奇之處吧。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此情此景使他心有所悟,決定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裡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不久,樂僔和尚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他在化緣之時廣為播揚自己的奇遇,遠近的老百姓也就紛紛來朝拜勝景。年長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來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獨築,或者合資,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這座陡坡鑿進。從此,這個山巒的歷史,就離不開工匠斧鑿的叮鐺聲。工匠中隱潛著許多真正的藝術家。前代藝術家的遺留,又給後代藝術家以默默的滋養。於是,這個沙漠深處的陡坡,濃濃地吸納了無量度的才情,空靈靈又脹鼓鼓地站著,變得神祕而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