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的功能有什麼論文

  音樂源於生活,同時音樂也反映著生活,音樂具有多種功能。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音樂的功能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音樂的功能論文篇1:《淺談音樂的功能》

  摘要:本文就音樂的作用為出發點,從音樂的生活性和藝術性兩個角度展開探討,對音樂的審美功能和非審美功能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審美功能;實用功能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

  ――《戰國》荀況

  眾所周知,古往今來我們的生活中,音樂可謂是無處不在。不管你是否在認真聆聽,它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愉悅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難想象,當你看電視劇時從頭到尾都只有畫面和對白,沒有音樂;而沒有音樂;在各種歡迎儀式上或頒獎晚會上,都只有掌聲和讚美,而沒有音樂,等等。這些都離不開音樂的存在,也正是因為有了音樂才增添了美好的氛圍,來愉悅我們的生活。就音樂而言,其功能根據性質來分的話,可以分為,審美功能和非審美功能。審美功能則更多的體現在音樂專業領域內的用途。非審美功能即實用功能。在實際生活當中審美功能與非審美功能是不可分離的,始終是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非審美功能始終通過審美功能來實現的,始終通過意象來傳達表現。

  一、音樂的審美功能

  1、淨化心靈的作用

  音樂藝術用音響的魔力作用於人的情感,引起聯想、想象、激動、共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薰陶滲透,從而使人們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一些佛教的音樂讓人聽了更是對人精神和心靈的一次洗禮。

  2、提高審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

  音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精神世界更離不開音樂。通過聆聽音樂,使人們的“音樂的耳朵”能對大千世界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審美理解力,是對審美物件的感受基礎上把握物件的意義、內容或內涵意味的能力。審美理解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有意識的審美教育和無意識的文化薰陶的結果。一曲優美的《高山流水》讓一個兒童來聽,她可能無法理解音樂的流動怎麼會和流水結合起來的,更領會不到樂曲所表現的深刻意味。但是隨著她年齡的長大,漸漸具備了一定得文化修養,對人生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大自然的內在魅力有了親身的體驗後,就會對樂曲的韻味有所理解。優美的音樂是人類大腦中最美好最崇高感情資訊的釋放,他具有偉大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類生命的希望,能夠啟迪和激勵人們在任何情況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與決心。

  3、能夠培養豐富的審美想象力

  優秀的音樂具有特殊的啟發人的想象力的功能,使欣賞者從音樂音響感知開始,再進入變化無窮的音響世界和生動的情感體驗所延伸出來的神祕想象世界。愛因斯坦在回顧自己的科學發現時說:“我首先是從直覺發現光學運動的,而音樂又是產生這種直覺的推動力量。音樂的感覺給我帶來了新發現。”例如《百鳥朝鳳》這首著名的嗩吶曲。它是一首民間樂曲,流傳很廣,有很多版本,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齊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縱然讓一個不懂音樂的人來聽,即便不告訴她這是什麼曲子,我想那熱情的旋律也足以給她帶到了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想象之中吧。

  非審美功能

  音樂的非審美功能涉及人生的諸多方面,如情愛的、科學的、倫理的等等,著重給予生活的滿足、認知和教化。

  音樂的治療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很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心裡問題,想到要去看心裡醫生,而看心裡醫生時最常用到的治療方法就是用音樂治療法。音樂是一種強有力的感覺刺激形式和多重感覺體驗。我國中央音樂學院的高天教授在我國首創了“高天音樂治療網”。他通過判斷病人的狀況,制定出治療的方案,然後通過對其播放不同形式的音樂,喚起病人思想上的共鳴,從而逐步達到進行心裡的治療。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一些患有精神病、兒童的自閉症,心裡障礙的人,音樂治療可以通過組織各種音樂活動,如合唱、樂器合奏、舞蹈等,為病人提供一個安全愉快的人際交往環境,讓他們逐漸地恢復和保持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

  2、音樂在工業中的運用

  大家都會有同感,長時間從事機械的勞作很容易造成疲勞,降低了勞動的效率。而這時恰當的運用音樂的作用,對勞動者的工作態度、精神、行為以及勞動產量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效率。在美國,有著名的木扎克背景音樂被工業心裡學家們稱為“文雅的勸說者”。木扎克音樂根據勞動操作時的心理特點,經過科學編排,每15分鐘一組音樂,每組音樂由若干首專門選擇錄製的樂曲組成,在樂曲的旋律、節奏、速度等方面精心編排,主要突出運動和變化的感覺,促進人體腎上腺素進入血液,導致大腦的興奮,減少緊張疲勞厭煩的情緒,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音樂在商業中的運用

  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大眾傳播的媒介也在日益增多,網路、廣播電視等等,人們在通過這些媒介接受資訊的同時,又不可避免的被“籠罩”在商業文化氛圍中。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吸引著眾多的消費者不由自主的進入其中,而這些廣告絕大部分都會被配以與廣告相吻合的音樂來引起人們的注意。諸如商場裡,每逢不同的節日都會播放一些與節日相吻合的音樂來烘托氣氛,使人們置身其中精神放鬆,心情愉悅,非常的舒服。一些公共場所如,車站、碼頭、飛機上,電梯裡等場所也都配有相關的音樂。這些環境音樂也在影響並愉悅著我們的生活,併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音樂在生活中的運用

  生活當中我們常常看到,母親在哄襁褓中的嬰兒睡覺時會唱著搖籃曲,即將做媽媽的孕婦會給腹中的胎兒播放胎教的音樂,大一點的孩子會去學各種樂器,做家長的都希望孩子早一點接觸到音樂,不求成為音樂天才,只為能享受到音樂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一些年齡大的人會天天在公園裡,空地上跳起歡快的廣場舞,健身的同時,想必那熱情洋溢的旋律無疑也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吧。

  參考文獻:

  [1]高職高專《音樂欣賞》教材版,主編:徐楓、張國廷,大象出版社

  音樂的功能論文篇2:《從音樂的功能看音樂教育》

  摘要:音樂有陶冶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 有寓教於樂,提高人的道德修養的功能;有啟迪智慧,開發人的創造力的功能;音樂有強身健體,培養人形成良好心態的功能 。因此,音樂教育應被列為素質教育的必修課,是我國的素質教育更加完善。

  關鍵詞:音樂 功能 教育

  音樂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本身具有的獨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這些都是由音樂本身特殊的功能決定的。

  1、音樂有陶冶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可以促進人的健康發育成長。胎教音樂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俄羅斯有家產科醫院,發明了一種胎兒保健新方法――定期組織孕婦進行大合唱訓練,而對出生嬰兒的測驗表明: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均超過出生前未進行過音樂胎教的新生兒。音樂還可以治療人的某些疾病。

  總而言之,音樂在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所具備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的。這提醒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以嚴肅的態度、極高的熱情,投入到音樂教育工作中,為提高國民素質而努力。

  2、音樂有寓教於樂,提高人的道德修養的功能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音樂教育能以樂輔德。

  《樂記》中說:“先王之為樂也,以治也,善則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樂,其目的就在於治理國家,是治國的一種方法。以樂治國,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為表現就會有更高的道德水準。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說道:“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們都強調音樂在培養人的內在的道德修養、精神品質的重要作用。

  3、音樂有啟迪智慧,開發人的創造力的功能

  人的創造力的物質基礎是高度發達的大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的發達源於手的發達,俗話說的“心靈手巧”,實際上闡明瞭手和腦的相互關係,心靈***大腦思維發達***必然促進手巧,反過來手巧必然促進心靈。音樂教育就是一種由訓練“手巧”到促進“心靈”的教育過程,這突出表現在器樂的學習過程中。心理學研究同樣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創造性思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統一的結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

  音樂藝術修養的提高還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世界。藝術教育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高智慧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論物理領域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創造性科學成果,經常是藉助於形象思維獲得的。他的思維活動往往不是藉助於語言來進行,而是藉助於圖形來進行,可以說形象思維是他的創造力的最初源泉。

  4、音樂有強身健體,培養人形成良好心態的功能我國古代名醫朱震亨說:“樂者,亦為藥也”。馬克思也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在張揚個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漸漸走向萎靡,而這卻又是現代人心理健康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音樂教育則能在矯正人的這種心態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音樂還是培養人的團結協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為音樂其實是一種需要精誠合作來完成的藝術,合唱、重唱、齊唱,合奏、重奏、齊奏,只有協調一致,才能成就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可見在浸潤、滋養人的心靈世界方面,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與音樂相媲美。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識,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更是起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音樂教學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應試教育的烙印,甚至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當前,一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熱潮已在全國蓬勃興起。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將逐步得到提高,音樂教育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無疑,它給音樂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併為改革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1、選擇與學科特點相適應教育方法

  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範唱、範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2、音樂教學方法的應用

  長期以來,在中學音樂教育實踐教育的過程中,由於指導思想不明確,音樂教育往往喪失了自身的本質特徵,音樂教育沒有藝術性,存在著一種異化現象,即音樂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問題。我們要先明確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藉助”於音樂藝術的形式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個是能夠潛移默化地發揮德育作用的音樂教育;前者例如戰爭年代的文工團員在戰鬥前線進行演出,鼓舞戰鬥士氣。而音樂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修養,它具有一定的輔德功能是音樂的審美功能所派出來的。音樂教育具有智育的功能並不是音樂能直接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主要是因為它能有效地減輕智育本身對學生身心施加的壓力,從而使智育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新的音樂教育觀念必須首先確立起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審美體驗為中心。

  參考文獻:

  【1】陳肖東;論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滕青;音樂教育的功能與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

  音樂的功能論文篇3:《音樂教育與音樂的教育功能》

  摘要:音樂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音樂本能是人的潛能之一,人們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通過音樂潛能的挖掘,人們可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學生的音樂教育是育人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音樂教育,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本文從學生的人格、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四個角度來探討音樂的教育功能,為培養合格的四有社會主義接班人奮鬥。

  關鍵詞:音樂;教育功能;人格;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

  音樂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它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訴諸聽覺的一門藝術,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組織的樂音構成特定的精神內涵,用來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音響結構形式。如何找出一種適合於現代中國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形式,通過“音樂育人”,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當代大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成為擺在大學生成才教育工作者面前艱鉅的歷史使命。

  一、音樂可以創新大學生的人格

  大學生的人格培養與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甚至是學校教育都十分緊密。大學生的優良人格是未來工作、生活和學習的至關因素。大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創新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學校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可以鍛鍊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技術人才。音樂教育可以摒棄當代大學生思想深處腐朽的、落後的思想,淨化、昇華大學生的內心靈魂,通過音樂教育創新大學生的人格,促進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對培養合格的大學生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現實的實際意義。

  二、音樂可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中最重要的素質之一,道德素質反應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反應了一個國家的道德水平。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可以、陶冶大學生的藝術情操,可以愉悅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濃厚審美情趣。當然,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是一個非常長期、非常複雜的一個過程,這種過程需要堅持,需要持之以恆的不斷積澱。大學生應該明白自然和諧、社會良好秩序和社會正義,要拋棄自己那些比較齷齪的、陰暗的、低階趣味的想法,自覺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培養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諧的人生品格,通過音樂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後養成自己最有意義、最有人生價值和最有社會價值的價值取向。音樂藝術通美的結晶,啟迪人類的思想內涵,感染人類的關愛情感。通過音樂教育這種非常輕鬆,非常美麗和非常爽心悅目的方式傳達思想道德的真諦。因此,音樂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手段。通過音樂教育可以給大學生以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音樂可以加強大學生的專業素質

  大學生的專業素質是大學生培養中的核心要素,通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培養讓學生獲得一門專業技能,在某一領域能顯現出自己的特長。專業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音樂的獲得為專業素質的獲得提供支援,音樂教育能夠非常好的促進專業素質的培養,學生通過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讓自己的大腦得到休息,在藝術形式中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修養是現代藝術領域的一個觀點。通過音樂來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通過右腦功能的開發,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音樂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沒有音樂我們的生活會顯得暗淡。智力的發育同人的精神狀態是密不可分的,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智力較好的發育,相反,每天萎靡不振,事事漠不關心,很難保證智力的正常發育。因此,音樂育人教育在促進大學生情感和智力的平衡,健康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四、音樂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是大學生培養中最突出的素質,通過學生的科學思維的培養,在科學領域的科技創新發揮自己應盡的責任是每個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人類的進步需要思維創新,創新是整個社會進步的源泉。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人類的思維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學思維,與自己的專業素質相關,另一種是藝術思維,是自己的生活素質,這兩者互相聯絡、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只有兩者處於一種協調的地位,人的思維或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的鍛鍊。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就體現在藝術思維和科學思維的統一。通過音樂教育中的節奏感和敏銳眼光培養學生的專門敏銳眼光。通過音樂教育中的節奏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高度的注意力、渴求配合的默契,加上自由翱翔的想象力,奏出和諧、壯美的樂章。

  音樂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音樂的教育功能通過專業素質的培養,創新素質的培養和道德素質的培養體現。我們每個人通過音樂這種比較形象、比較直觀和比較感性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直覺的洞察力和大膽的創造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揮和利用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受教育者從審美物件中汲取美的價值和力量,使他們的思維變得形象化,想象力變得豐富,還可以把受教育者融入教育的過程中,更好的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調動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促進他們的主體性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耿家林.論音樂教育功能[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4***4***:11-13.

  [2]趙俊.淺談音樂藝術的審美特點與教育功能[J].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142-144.

  [3]王成來.區域性音樂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功能與意義[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2***:164-167.

  [4]張藝迪.發揮音樂教育功能 培養學生優秀思維品質[J].教學與管理,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