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音樂德育論文

  初中音樂這門課程是我國初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門課程。音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與傳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德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音樂德育論文範文一:淺談初中音樂教學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相比較,在學習內容上,由偏重知識技能傳授逐漸轉向強調學生整合能力和多種文化素養的培養,提出音樂與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性學習為實現目標的學習領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初中音樂 教學

  音樂課的基礎價值就在於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從而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他們親身去感受,用他們的心靈去體會、去研究,學習才能真正成為一件既輕鬆又愉快的事情,學生才能真正達到樂學、會學、勤學的境界。

  人類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我們的音樂教育面對的是一批可塑性較強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的抽象思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力,而且極具好奇心,每一個學生都用其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智的能力。因而,要把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多種感官參與,多種形式表達,結合語言、音樂、舞蹈、圖畫、歌表演等多種活動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感受、表現、創造來發展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到藝術就在身邊。

  一、一堂生動、活潑的音樂課,與舞蹈表演是密切關聯的。

  從根本上說,是舞蹈表演離不開音樂,舞蹈表演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的,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記得在《樂記樂象篇》中這樣說道:“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因而,在教室裡也完全可以讓學生們動起來。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我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每節課前讓學生結合音樂做一些體態律動,給他們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既讓學生在輕鬆的心情下進入學習狀態,又使學生在“動”的過程中進行了創造表現。尤其在新歌教學中,最能體現學生對整首歌理解和感受的方式是進行歌表演,同時,它也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力、表現力的手段。在新歌教學中,教師要要求學生從開始接觸音樂時,就不僅學習用聽覺去感受,同時也學習用整個身體和心靈去感受節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緒變化的規律,結合音樂進行身體律動表演,隨音樂擊拍、踏腳、拍手,做各種舞蹈動作。這才是一種真正充滿生命力的律動!

  所以,在平日的音樂教學中,除了學唱、感受音樂作品外,舞蹈表演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它可以激發學生的總體興趣。學生對該課程有無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很難想象學生對一門毫無興趣的課程會學得相當好,而實踐證明,活躍的課堂氣氛最能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連求知慾最差的學生也能在這活躍的氛圍中得到轉變,正所謂“環境往往能改變一個人”。所以,在唱歌教學中表演入境,即通過舞蹈表演反映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二、外在的形體動作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它們都有節奏,而體態律動的表現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而且,它們都有直接表達感情並在同一時間過程中展示的共同特點

  在教學中,對活潑好動、感情外露的學生來說,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是緊緊連在一起的。當音樂刺激學生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中產生共鳴時,學生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的深化和昇華。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表演。“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概言之,舞蹈和音樂是不能分離的。它們的共同點就在於都有著相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並同步展示,可以結合得天衣無縫。

  三、音樂與舞蹈表演的相互促進,能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

  首先,音樂、舞蹈相互結合和幫助,能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驗性格、烘托氣氛。

  其次,音樂能幫助組織舞蹈動作。所以,舞蹈的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兩者必須高度協調一致。

  音樂本身就具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而舞蹈則需要音樂的激發和強化。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

  例如,我聽過一節欣賞課《春節序曲》,教師首先激情匯入:“同學們,歡天喜地的鑼鼓,拉開了新春的帳幕,扭秧歌、放鞭炮,人們沉浸在歡樂中,你們願意過年嗎?過年的時候人們都組織了哪些文藝活動呢?”學生們說願意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可以盡情地玩兒。接著共同欣賞作品,欣賞的同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時,老師準備好道具,讓學生組織表演,有的搬來板凳掛燈籠、有的表演放鞭炮、玩氣球,更有的同學拿起手帕、扇子、繫上紅綢帶,隨音樂載歌載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另外,我聽過一節初一的音樂課《一個師傅仨徒弟》,授課教師採用故事入課的方式,教師扮演唐僧,學生有的模仿孫悟空的動作,有的學沙和尚挑著擔的動作,有的邁著豬八戒笨重的腳步。在形象逼真的表演過程中,歌曲的主題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故事變成了音樂,學生們表現自己、表現音樂的慾望與融洽的教學氛圍形成一種合力,他們用各種方式和舞蹈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整個教學過程似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真可謂妙不可言!

  總之,音樂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師應以音樂審美、興趣培養、個性發展為理念,徹底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創新、勇於探索、大膽實踐。教學的物件是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終結地是學生,教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全方面得到發展。因此,充分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的健康情感,是每一個教師在課改中應注意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徹底轉變觀念,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以發展學生音樂特長為目的。只要我認真探討課改方法,不斷探索和實踐,就會創造性地設計出富有特色的課。

  初中音樂德育論文範文二: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可以跨越國度,逾越分歧,超越種族歧視,音樂欣賞可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託。在中學教育中,藝術教育是重要的學科之一,而中學藝術教育大多通過音樂課堂教學予以體現,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隨著初中音樂教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音樂欣賞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初中生以及其教師所重視,音樂欣賞教程集器樂、聲樂、西方、東方、現代、古典於一身,可以將豐富的音樂知識彰顯於初中生面前,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初中生音樂理解力、音樂感染力以及音樂素養。所以,探索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全面推進初中生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在初中生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初中生音樂欣賞教育,音樂欣賞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已經逐漸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及重視。所以,教師應當在初中教學中,以人文關懷為根本,推進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開設。音樂欣賞教學課程作為一種初中音樂教學形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關於音樂的知識結構,並且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深入賞析,還可以使初中生學到豐富的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的鑑賞能力,與此同時,可以使初中生從多樣化的角度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發展、文化傳統乃至哲學思想,進而使學生體會不同音樂作品所具備的獨特美學價值與審美意義。另外,新課程標準重點強調:要以審美欣賞為核心,力求在音樂教學設計的音樂語言中發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實現引導初中生從全新的審美視野欣賞、詮釋音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音樂教學內容和音樂教學方法中,教師應不斷改革、完善音樂欣賞教學設計,從而有助於初中生音樂欣賞能力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

  二、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欣賞教學理念滯後

  雖然音樂課程在中學已經開設多年,並且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實際的音樂欣賞教學與我國公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理念卻相差甚遠。《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表明,音樂欣賞應該貫穿在音樂教學的始末,在潛移默化中使初中生的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得到培養。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未將音樂欣賞教學置於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首要位置。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初中教學領域逐漸滲入數字化的應用,在初中音樂教學課程中也隨之加強了數字化的應用,這便越來越導致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裝置以及數字科技產品。

  ***二***對音樂欣賞教學方式爭議較大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該做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點:其一,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幅度提高音樂課堂效率,而且能夠改善傳統教學工具單一的情況,比如傳統音樂教學中的黑板板書,極其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降低了音樂欣賞教學效率;其二,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裝置動聽的音效和炫目的畫面可激發初中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避免造成初中生情緒上的厭惡;其三,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豐富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裝置營造音樂情境,有助於初中生拓展想象力,培養審美力。

  但是,理論分析以及長期實踐充分表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量、過量地依賴多媒體的數字化裝置進行教學,其效率遠遠不如不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少量且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效率,例如多媒體數字化裝置的音效要比傳統的錄音機的音響更具有透徹心扉、震撼心靈的力量。所以,這便要求初中音樂教師辯證地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

  三、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設計音樂欣賞課程導語

  設計音樂欣賞課程導語是欣賞音樂教學中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可以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熟悉初中音樂教材的前提下,音樂教師把音樂作品中的美和內涵挖掘出來,再加上教師獨特的音樂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美的學習意境,並引導學生置身於其中,在優美的音樂氛圍中理解且感受音樂作品,這樣不僅能夠使初中生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獨特的認知,還可以使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聯想豐富。音樂教師匯入課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放錄影、掛圖、講故事以及佈置場景等。比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時,通過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錄影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匯入,使學生了解其欣賞內容的情節以及背景,進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興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良好的思想素質道德教育。

  ***二***恰當匯入音樂欣賞教學

  在某些情況下,音樂會給人類帶來心靈上震撼的力量,並且音樂還會給人的情感、人格帶來巨大波動,這些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字、語言所能表達的。對初中生來說,因為受自身心理特徵、年齡以及所學知識的限制,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自身的感悟能力,而嚴重地缺乏對音樂作品內容有效的、恰當的解說,沒有對音樂作品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深入瞭解,這便會造成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深入的現象,嚴重者甚至會使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形成錯誤的審美觀。所以,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詳細地講述音樂欣賞中的關鍵及要點,以此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全面、大致的瞭解,避免出現音樂欣賞盲點的現象。

  ***三***拓寬音樂欣賞教學的延伸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拓寬音樂欣賞教學的延伸,使學生在活動中創造音樂、表現音樂。音樂,是一門表演藝術,同時也是情感的寄託。高素質的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具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豐富的情感,可以在把音樂欣賞教學內容完全準確表達的同時,儘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以及表現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陶醉在欣賞音樂中,使學生的才華、個性以及創造能力充分的展現,進而達到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音樂知識的目的。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

  任何事物都具備兩面性,多媒體數字化裝置也不例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大量亦或是過量地依賴多媒體的數字化裝置進行教學,其效率尚且不如不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但是不可否認少量地使用多媒體數字化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應當合理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音樂所呈現的意境,以便於降低學生欣賞音樂的難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能力得到培養,陶冶初中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與音樂相關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知識。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對音樂欣賞學提起應有的重視,並且及時地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地優化課程教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從而更好地推動音樂教學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