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希臘是民主制度的搖籃

  古希臘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源泉,古希臘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是其深遠的文化影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古希臘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不僅留下了許多建築、雕塑、陶器,更重要的是其深遠的文化影響,西方的哲學、數學、天文、宗教、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可以在古希臘文明中找到淵源,而民主制度就源自古希臘。

  回顧人類歷史,當代人所享受的經濟繁榮、生活富足、社會平等和民主制度等等,其實是一個特例,在二十世紀之後才漸漸成為常態。在這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裡,世界各地的社會制度都極不平等,少數人掌握社會絕大部分資源,大部分人遭受盤剝奴役,僅僅能維持溫飽,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喬賽亞·奧伯***Josiah Ober***的看法,古希臘是另一個特例。

  奧伯認為,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文明,而且生活在一個富裕平等的民主社會中。為什麼他們能夠締造一個富裕民主、經濟發達、創造力旺盛的社會?古希臘文明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持續了數百年,說明它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有強大的內在動力和特別的外部因素。他的新書《古希臘的興亡》***The Riseand Fall of Classical Greece***就試圖回答這一問題。《古希臘的興亡》回答的首要問題是,古希臘是不是一個繁榮興盛的社會?即分析它的“繁盛”***efflores-cence***程度:經濟增長以及伴隨而來的文化成就。在一個繁盛程度高的社會,較大比例的人口能夠享受高水平的社會福利,文化水平也較高。一個文明光有恢巨集的宮殿、奇異的珍寶,並不足以稱為繁盛,必須同時伴隨著人口、福利與文化上的進步。在過去的研究中,古希臘是否繁盛並無定論,有不少人認為古希臘雖然文化先進,但經濟卻很落後。奧伯則繪製了一張古希臘發展指數圖,以近代希臘為地域界限,計算在這個地域內,古希臘時期所有城邦人口的消費總量。他發現,從古風時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500年***後期開始,發展指數就急速上升,在古典時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23年***達到頂峰,在進入希臘化時代後,雖然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古希臘的衰亡期,但是發展指數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古希臘滅亡後,這個地區的發展指數立刻急劇下跌,一蹶不振,直到進入現代社會後才漸漸恢復到古希臘時期的水平。

  另一個支援古希臘繁盛程度高的證據是其基尼係數,這是一個判斷社會是否平等的指標,在0和1之間,0為絕對平等,1為極為不平等。根據公元前322年的人口普查和其它資料,雅典城邦中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30%的私有財產,最富有的10%擁有60%的私有財產,基尼係數為0.708,與1953-1954年間的美國相似,比1427年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0.788***低,比20世紀初的英格蘭***0.95***平等得多。雅典一半左右的居民,其中包括非公民和奴隸人口,生活水平超過了溫飽線,能過上像樣的日子。

  古希臘文明介紹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

  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臘文明興起的原因

  地理原因

  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他的地理範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在希臘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開闊平原,連綿不絕的山嶺河川將陸地隔成小塊。但是,浩瀚的海域卻賦予希臘先民以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裡海岸曲折,綠島相連,港灣眾多,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山嶺溝壑,耕地缺乏,土地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臘從事海外貿易,海外殖民和經濟文化交流。而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優良港灣尤為這些活動提供了條件。特殊的地中海氣候使得希臘盛產葡萄酒和橄欖油,為海外貿易提供了商品。正是這些原因,促成了古希臘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觀念,開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人文原因

  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學,腓尼基的文字,巴比倫的天文和“野蠻民族”的藝術,數不清的遠古文明和幾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過這些根系傳播到伯羅奔尼撒起伏的丘陵,傳播到阿提卡豐收的果園,傳播到比阿提亞貧瘠的山嶺。南希臘阿哥利斯地區的弗朗克提洞穴,有大約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居民用黑曜石製作的石器捕捉海魚。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分佈於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各島,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克諾索斯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了奴隸制國家。青銅器的使用使當時的克里特文明出現了巨集偉的建築物,19世紀出土的克諾索斯王宮遺址是當時的典型建築。克里特人的文字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約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瞭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隨著人口增長,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