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會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說到抗日戰爭中的大型會戰,一般都會提及徐州會戰。此戰中方先後投入一百萬人,以傷亡6.5萬餘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2.6萬餘人。接下來就來簡要介紹一下這場會戰。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徐州會戰的時間,希望你喜歡。

  徐州會戰的時間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第13師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2集團軍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市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臺兒莊大捷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徐州會戰基本簡介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 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第13師團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10師團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徐州會戰的意義

  鼓舞中國軍民

  徐州會戰,特別是臺兒莊會戰,使國民政府及統帥部進一步認識到日軍並非不可戰勝,雖然短期內尚不可能,但中國的抗戰最終必將勝利,從而進一步堅定了持久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徐州會戰的勝利,也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以臺兒莊大捷為代表的徐州會戰的訊息,蘇、美、英、法、德、意等歐美主要國家都給予了充分報道和評論。中國人民誓死抵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勝利戰績,贏得世界正義輿論的高度評價,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視。各國新聞媒介對臺兒莊大捷的報道,不僅使各國人民增加了對中國抗戰的瞭解和認識,也為後來中國贏得外援創造了條件。

  持久消耗戰略

  徐州會戰之前,中國軍隊所採取的基本上是單純的陣地防禦戰,自己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加之武器裝備等不如日軍,所以屢戰屢敗。李宗仁作為徐州會戰的最高指揮官,以自己成功的戰役戰術行動,給當時最高統帥部業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戰略”作了完美的註解。徐州會戰把陣地戰、運動戰和游擊戰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主動殲敵一部達到防禦的目的,從戰略上來講是正確的。它標誌著南京國民政府的軍事已由消積防禦向積極防禦的某些轉變。它使日軍圍殲中國軍隊主力的計劃全部落空,挫傷中國軍民抗戰意志的目標未能實現。而中國軍隊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卻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戰略上符合持久消耗戰的作戰原則,併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寶貴時間。

  打擊日軍戰略

  中國軍隊堅守徐州地區達5個月之久,充分實現了以空間爭取時間的目的,從而為中國軍隊在武漢的集結、佈防贏得了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徐州會戰是中國軍民打破日軍“速戰速決”戰略企圖,堅持持久抗戰的一個有力砝碼。最初日軍的進逼徐州外圍戰,根本是日軍大本營所不同意的作戰行為。日軍大本營特別下達華北方面軍南下的禁止線,是在徐州以北百公里之外,所以,徐州會戰是一個被中國軍隊掌握戰機所誘發的一個意外軍事作戰,這個會戰徹底的改變了日本對華作戰的戰略構想。

  因此,從徐州會戰之後,日軍在戰略的主導能力上,開始完全的失控,速戰速決的戰略成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國的戰略空間陷阱之中,日軍只有繼續發動武漢會戰以及華南攻略作戰,將日軍絕大部分的部隊,都投入了中國的戰場,這時日本既不能擊敗中國,又不能退出中國,迫使日本最後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