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繩文時代的文化特點

  繩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時代後期,約一萬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紀前後的時期。日本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表明,這一時期遺蹟特別多,文化遺址遍及全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繩文時代約始於公元前14,500年***公元前145世紀***,到公元前3,00年***公元前3世紀***為止。指使用繩紋陶器的時代,包括繩文人的生活、製造磨製石器的技術、陶器的使用、狩獵採集經濟的發展、定居的形成等內容。

  這段時期地質年代上屬於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的時期,這是日本列島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相當於世界史上的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繩文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的不同點在於:陶器的出現、豎穴住宅的普及、以及貝冢的外形等等。

  由於地域間的差別很大,關於繩文時代的結束時間尚有很多爭論,但一般都以彌生文化的出現***以定型的水田耕作為特徵***來宣告繩文時代的終結。此外,在沖繩縣又有貝冢時代前期、貝冢時代後期。前期相當於繩文時代,後期則是指彌生時代到平安時代。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則還有續繩文時代***約公元前3世紀~公元7世紀***。

  "繩文"一詞來源於美國動物學家摩斯關於大森貝冢陶器發掘的報告。1877年***明治10年***摩斯對東京的大森貝冢進行了科學的調查研究。谷田部良吉將它翻譯為"索紋陶器",後由白井光太郎改為"繩紋陶器",接著又有了今天的"繩文陶器"之稱呼。二戰後才開始使用"繩文時代"這個詞。但佐木真仍鍾情於這個詞的原意,繼續使用"繩紋"。

  日本繩文時代的基本特徵

  繩文時代是日本舊石器時代後期,約一萬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紀前後的時期。使用繩文式陶器的時代。

  在當時生產力很低的條件之下,自然生產的資源很有限,所以人們在集團內部制定嚴格的規約以保護自然,在福岡縣的板付遺址發現繩文晚期種植水稻的水田遺址。

  這一時期遺蹟特多,三內丸山遺蹟是日本所發現規模最大的繩文村落古蹟,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繩索圖案,故稱為繩文時代。這時代產生的文化稱繩文文化。繩文時代的生活方式是以狩獵採集為主,武器是弓箭,遺蹟中可發現埋葬的狗墳。繩文人被外來民族征服後,彌生時代來臨。在北海道與日本東北,沖繩則保持擦文文化與貝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