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談談茶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內涵,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內涵

  茶為國飲,發於神農,聞於周魯公,興於唐,盛於宋,明清時遍及中華,漫長的飲茶歷史,不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屬性,也認識了茶的精神屬性,形成了各種民問飲茶風習,品茶活動形為一種美和藝術的創造,成為-種文化。

  我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客來敬茶,以茶會友,茶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飲料,茶與文化一直結有不解之緣,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我們的祖先,在發明茶的栽培和各類茶製法的過程中,還創造出品飲藝術。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它融詩詞、書法、琴棋、歌舞、戲曲、工藝為一體,集哲學、經濟、歷史、地理、宗教、民俗、禮儀、旅遊、科研、教育、醫學、園藝、食品、陶瓷為一堂。綜合體現了燦爛的東方文化,它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倫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內容結構分為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為物質文化,包括茶葉科學技術、實踐經驗導致茶葉產量的提高和茶葉產品質量的提高,也包括生產流通形式、生活消費地域、消費方法、茶政設施。二為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質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們記憶中的資訊,包括人們的有關茶的知識、宗法.禮俗、宗教、文化藝術等,在社會文明中起積極推動作用,又對茶的物質文化發展起促進作用。具體而言,茶文化的內容包括茶的發現、茶的歷史、茶的生產、茶與風土人情、飲茶藝術、茶禮儀式、文學藝術、科技成果等等方面的內容。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燦爛明珠,而茶藝是茶文化的綜合體現。茶從藥飲到解渴,從解渴到品茗,從品茗發展到茶藝。茶藝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不僅是講究擇茶、擇水、擇具、擇法***泡茶方法***和品茗藝術以及品飲的環境,還包含對茶葉生產、製作工藝的探討,同時還涉及書畫、詩詞、琴棋、歌舞、影視以及延伸到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茶藝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茶文化的綜合體現。

  茶館品茗,目的不是解渴,而是精神樂趣。品茗情趣常與青山翠竹、小橋流水、古寺寒月等幽雅環境相伴。百忙一閒,邀三朋四友,圍桌而坐,泡茶品飲,水甘茶串香。一邊觀其形、聞其香、嘗其味、察其色、辨其底,一邊談古論今、吟詩作畫、下棋彈唱、其樂無窮。北京的老舍茶館,可以邊品茗邊欣賞曲藝;上海的茶樓,則多是商人談生意,記者採訪社會新聞,藝人說書彈唱;廣州茶樓,不僅供茶飲,還供應物美小食品。江南水鄉,茶樓林立,憑欄觀賞,品茗談心,別有風趣。各地的茶館、茶樓、茶墒、茶座、茶室、茶屋、茶肆、茶棚、茶寮、茶社、茶行、茶店、茶莊、各具特色,但都充當民間知識交流的載體,又是人們身心修閒娛樂的去處,也是民間活動會友的場所。

  現代茶藝活動的興起,將提高和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著淨化社會心理的作用。現代茶藝應適應當前時代精神,有益於身心健康、社會進步。作為茶藝具體體現的茶藝館,應充滿時代氣息,人於古典出於現代,融生活、藝術於一體,集科學、文化於一堂,為繁忙工作、緊張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一個休閒空間。現代茶藝館應該成為“文化視窗”、“藝術殿堂”、科學園地”,人們將在此中享受樂趣,增廣見識,陶冶情操。

  茶文化的內涵層次

  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如人們在品飲茶湯時所追求的審美情趣,在茶藝操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韻味,以及由此生髮的豐富聯想;反映茶葉生產、茶區生活、飲茶情趣的文藝作品;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謂茶德、茶道等等。這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為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宋代詩人杜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名句,說明客來敬茶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千里寄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民間舊時行聘以茶為禮,稱"茶禮",送"茶禮"叫"下茶",古時諺語曰"一女不吃兩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禮"便不再接受別家聘禮;還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於各地、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各種飲茶方法和茶藝程式也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制度文化--人們在從事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範。如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等。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早在周武王伐紂之時,巴蜀地區的"茶、蜜、靈龜……皆納貢。"至唐以後貢茶的份額越來越大,名目繁多。從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對茶葉徵收賦稅:"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舊唐書?食貨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開始實行榷茶制,即實行茶葉專賣制***《舊唐書。文宗本紀》***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領引時交稅,然後才能到指定地點取茶。自宋至清,為了控制對西北少數民族的茶葉供應,設茶馬司,實行茶馬貿易,以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對漢族地區的茶葉貿易也嚴加限制,多方盤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