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中日茶文化交流的異同

  中國茶文化歷史攸久、層次複雜、內容豐富,而日本茶道自成體系,有其嚴格的程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國沒有茶道的規程儀式,但是我們都不否認中國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將中國的茶道就稱做“茶文化”,其實兩者還是有概念上的區別的,可以說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專門定義一個茶道意義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國茶文化歷史攸久、層次複雜、內容豐富,而日本茶道自成體系,有其嚴格的程式。但是總的來說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神、助智等精義,應該說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學者認為,日本的茶道與中國的茶道有淵源關係。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幾點明顯區別: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牴觸的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位”,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它規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性。

  2.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是順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規”、“七則”似乎過於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的。中國茶文化最初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神仙世界很有淵源關係,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便成了一種傳統。但是中國的茶道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無道了,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揮和規範傳播。所以一說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各個層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規”:待客親善,互相尊敬,環境幽靜,陳設高雅。

  “七則”:點茶的濃度,茶水的質地,水溫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爐子的方位,插花的藝術。

  兩宋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歷史

  宋元時期是中國茶業發展的鼎盛時期,史書上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其興盛表現為“鬥茶”之風的盛行,“茶會”、“茶宴”的飲茶形式已相當普遍,烹茶技藝發生了一系列變革,市民茶文化興起。而日本在晚唐至北宋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影響了這一時期中日茶文化的交流,日本茶文化進入衰滯時期。

  南宋時期,日本來華僧侶中最傑出的一位是榮西。他將南宋的禪和茶傳至日本,為日本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西曾兩次到中國潛心專研禪學,同時還研究總結了宋朝的飲茶文化及其功效。

  914年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將茶籽帶回日本推廣了新的製茶法和新的飲茶法,使得茶葉種植面積擴大,飲茶在上層社會普及。本著念古詠新的理念,日本茶文化在汲取中國茶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開始創新形成新的流派,“抹茶道”初見雛形。榮西既是日本禪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