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有幾種程式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程式,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程式

  1、治器:泥爐起火,砂銚掏水,煽爐,潔器,候火,淋杯。

  2、納茶:靜候砂銚中有松濤颼颼聲,初沸出現魚目時***以意度之,不可撒蓋看也***,即把砂銚提起,淋罐、淋杯令熱。再將砂銚置爐上,俟其火碩***老也,俗謂之“碩”***,一面開啟錫罐,傾茶於素紙上,分別粗細,取其最粗者填於罐底滴口處,次用細末,填塞中層,另以稍粗之葉撒於上面。如此之工夫,謂之“納茶”。 納茶不可太飽滿,約七八成足矣。神明變化,此為初步。

  3、候湯:湯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入壺心,不可斷續,也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稱“高衝”,始無澀滯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後,應立即傾出茶湯,以去除茶葉中所含雜質,這就是“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

  5、衝點:衝法同上。

  6、刮沫:沖水必使滿而忌溢;滿時,茶沫浮白,凸出壺面,提壺蓋從壺口平刮之,沫即散墜,然後蓋定。

  7、淋罐:壺蓋蓋定後,復以熱湯遍淋壺上,俗謂“熱罐”。一以去其散墜餘沫;二則壺外追熱,香味充盈於壺中。

  8、燙杯:淋罐已畢,仍必淋杯,俗謂之“燒鍾”。淋杯之湯,宜直注杯心。“燒鍾***鍾即茶杯的俗稱***熱罐,方能起香”: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後洗杯,傾去洗杯水。

  9、灑茶:茶葉納入壺中後,淋罐、燙杯、傾水,幾番經過, 正灑茶適當時候。因為灑茶不宜速,亦不宜遲。速則浸浸未透,香味不出;遲則香味迸出,茶色太濃,致茶味苦澀,前功盡廢。灑必各杯輪勻,稱“關公巡城”;又必餘瀝全盡,稱“韓信點兵”;壺宜放低灑茶,以避免茶香飄散、泡沫叢生,稱“低灑”。

  品茶

  品茶,捧起小杯,慢飲細酌,啜畢還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工夫茶因杯小,香濃、湯熱,故啜後杯中仍有餘香,這是一股比從茶湯上溢位的香氣更深沉、更濃烈的“山韻氣”,“嗅杯”因此為工夫茶所獨有的雅趣。

  以“品”為主的井然有序的飲茶方式,形成邏輯程式的體系,這就叫做“潮州工夫茶方法"。它顯示高雅,表達禮儀,寄託情誼,反映素質,表現自我。而美正是在工夫茶衝飲程式之細膩周密、有條不紊、從容不迫、氣氛和諧等現象中產生的,也是主客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其全過程,頗能體現“和為貴”之高尚情操,並反映出本地區某種歷史傳統、文化水平與時代背景。起到提高人們生理、心理素質的良好作用。這就是潮州工夫茶的程式美及其美學價值所在。

  不同茶的飲用方法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我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採摘生葉煎服。以後,發展為以茶當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沖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怕習慣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東方法。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綠茶飲用方法】

  綠茶在我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階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採用瓷質茶杯沖泡。瓷杯保溫效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階茶葉及綠茶末,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階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烏龍茶飲用方法】

  烏龍茶採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我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沖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緻,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昔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佔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颳去面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鐘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裡,準備沖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只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只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

  品飲烏龍茶時,拿看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巖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復,即覺陣陣茶香撲面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紅茶飲用方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功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新增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飲紅茶採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我國西藏、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花茶飲用方法】

  花茶,大多是選用芳香濃郁的鮮花和經過精工細制的綠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為多,也最受人們的喜愛。泡飲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乾杯內,用沸水沖泡,加蓋四五分鐘後即可品飲。如飲茶人數較多,往往採用壺飲法,即將適量的花茶置於壺內,沖泡四五分鐘後,傾入茶杯或茶碗中飲用。

  花茶的飲法,與普通綠茶相仿,但需特別注意防止香氣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潔淨無異味,最好選用白瓷有蓋茶杯,以襯托花茶固有的湯色,保持花茶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