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禮儀

  我國當代的大學生,都是懂禮貌懂禮儀的,但是還是有的人不注重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大學生個人禮儀

  一、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二、鞠躬禮

  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三、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裡,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

  大學生公共場合禮儀

  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示意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公眾場合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活動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禮儀,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體現我們大學生當前的素質,還有,這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評價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應該將禮儀放在心間,我們才會得到更多更好的讚譽。

  大學生旅遊觀光禮儀

  一、遊覽觀光:

  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汙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二、賓館住宿:

  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不要在房間裡大聲吵鬧,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三、飯店進餐:

  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大學生乘車禮儀

  一、乘火車、輪船:

  在候車室、候船室裡,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裡,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二、乘公共汽車:

  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大學生禮儀素質

  禮貌的交談,文明的舉止,得體的文書,會讓你感觸到彬彬有禮的氣度,落落大方的氣質,文明道德的修養,會平生出幾分敬意。優雅合理的談吐,親切整體的儀容,會讓你感到一股溫馨的春風吹來一股熱情洋溢周身。我們對這樣的人會不自覺地產生好感。

  這便是禮儀。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詞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身局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小事著眼,從檢點一舉一動自身行為著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養,我們還應該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先是加強自我教育、注重自我修養。顏回為什麼如此快樂,他的快樂當然不是因為他窮,他不努力。顏回是一個特別努力用功、精進的人。顏回的快樂,不是用身外之物填滿自己空虛的有缺陷的內心。而是圓滿內心,提升修養之後,由內而外的一種快樂。這種快樂不以任何身外之物而轉移,這種自信不是多少金錢、名利可比擬的。如果我們的內心是空洞的,它就像個無底洞,往裡面堆積多少的金銀珠寶以及所謂的名利,都是填不滿的。相反,如果我們有健全的、美好的心靈與人格,那麼,哪怕窮一點,哪怕苦一點,只要我們堅持真理,堅持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就可以走出一條真正自信的,屬於自己的快樂的人生之路。作為大學生,“吾日三省吾身””這樣的警句應時刻銘記於心,做一個“思想上虛懷若谷,行動上登高望遠”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的境界。

  其次是從小事入手,進行道德實踐,培養良好習慣。小事雖小,但只要其善,就需踐行,而且做小事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促進了良好習慣的養成。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孕育和培養起來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也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現出來的。儒家學說強調個人自我修養時應做到“禮”、“信”、“仁”、“義”,這四字的現代詮釋就是要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要求,要在行為實踐中做到堅守信用、充分信任別人,要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做到寬容與仁慈,還要做到在對人對事上的忠厚與真誠。因此,當代大學生在進行道德實踐的過程中需在這四個字上多下工夫。

  再次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進行恰當的角色定位。在當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些不同的角色都有著不同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遵循著特定的遊戲規則。作為大學生在日常的行為活動中必須定位好自身的角色,而不是角色錯位,在老師面前要扮演好學生的角色,在父母面前要扮演好子女的角色,在同學朋友面前要扮演好同學朋友的角色……大學生能夠遊刃有餘的穿梭在各個不同的角色中間,扮演好自身特定的角色不僅能保證自己適應於周圍的環境,同時也是個人自身修養的一種體現,從而自身形象也得到了優化,提高。

  有時我們追求個性,在個性的碰撞中創造美好的事物。但有些所謂的個性卻是陋習,早上第三節課後的教室,桌上留下了飲料瓶,抽屜裡留下了吃過的早飯。上課了,前一排沒有坐人,把腳擱在前一排的座位上,偶爾再順帶抖動著腳丫子。期末來臨,圖書館位子緊張,桌上放著書,可久久不見人;大家複習著,有人卻旁若無人的議論著。這些不妥的鏡頭,會讓我們有失身份。

  我們都是新一代大學生,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在文明禮儀修養上應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提高禮儀素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成的,它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嚴格要求自己,時時鞭策自己,受的了寂寞,耐得住誘惑,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記得有位詩人這樣說過:“每天照一照鏡子,看看鏡框中的那個人,如果你感到害怕,那麼你一定有愧在心;如果你感到自豪,那麼你就做了一天真正高尚的你。”對啊,每天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禮儀素養修煉得如何,或許,成功就在那塊鏡子的背後!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