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基本策略論文

  漢字是由部件與部件組合構成的。部件與部件之間就存在一個搭配的問題。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基本策略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希望能夠夠幫助到大家: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基本策略
 

  長期以來,我國的漢字教學在整個對外教學工作中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目前漢語教學界通行的漢字教學方法是隨文識字、隨詞識字,把漢字的識認、書寫作為課文生詞學習的附庸。許多漢語教材常出現難字先出、易字後出的現象。相當一部分從事漢子教學的教師,因為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專業培訓,缺乏漢字教學的實踐經驗。所以說漢字教學方法亟待改革,漢字教學工作亟待提高和完善。
 

  一、漢字教學亟待改進和提高

  ***一***漢字難學的原因

  許多專家就漢字難學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大部分漢語學習者的母語是由記錄音素的字母拼寫而成的拼音文字書寫系統,而漢語是由筆畫組成的記錄語素的語素文字書寫系統,這套書寫系統對於外國學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很多漢字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據統計,《現代漢語通用字表》5631個形聲字中包含246個不同的意符。但表示同一義類的意符往往不止一個。外國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表示同一個義類卻用不同的意符去記錄它。這就造成了記憶負擔。

  漢字的基本筆形只有橫豎撇點折五種,但還有很多筆畫是基本筆形的變形。其中有些變形的區別度非常小,難以區分,外國學生能夠分辨這些細微差別已經很困難了,更不要說要把它們都一一記住了。

  在漢字體系中,筆畫之間的不同關係是區別漢字筆形的手段之一。“己” 和 “已”的差別就在於“橫”與“豎折鉤”是相接還是有交叉;“八”和“人”的差別在於“撇”和“捺”是相離還是相交。外國學生在書寫漢字時往往記不清楚到底哪裡該分開寫,哪裡相交,稍不留心就寫成另外一個字了。

  漢字是由部件與部件組合構成的。部件與部件之間就存在一個搭配的問題。費錦昌***1998***舉例:“口”與“木”組字:“口”在上“木”在下為“呆”,“木”在上“口”在下為“杏”。對外國學生而言,這些部件間的組合很難找到理解的規律。

  ***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

  周健***1998***認為,目前所實施的漢字教學方法大體上與國內教小學生識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紅、臨摹、抄寫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實上,作為漢字初學者,留學生與中國小學生之間有很多區別,小學生上學之前已經習得了很多詞和句子,大部分學生對於所學字詞的讀音和意義已經瞭然於心。但是留學生對於形音義的學習同步進行的。

  另外,漢字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漢字教學通常依附於綜合課,很少單獨開課,教學內容與綜合課內容基本一致,一開始便教授“你好、請問、謝謝”這些難寫的漢字。此外,在學習漢語的初期,學生需要同時學習語音、語法等基本知識,學習負擔很重。不少專家都提出應當使用專門的漢字教材,單獨開設漢字課。但因為缺乏合適的教材,漢字課目前還在探索當中。
 

  二、漢字教學方法

  ***一***基本的漢字教學原則

  1、趙金銘先生曾提出過“先語後文”的四步教學方法

  先進行口語交際,只學口語,不學漢字;初步掌握口語以後,開始識字,只看字不寫字;認識300個漢字之後,學習描紅;學習寫漢字,聽說讀寫同時進行。

  2、合理安排識字順序

  有關識字順序的安排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可以體現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呂必鬆***1999***指出:教授漢字應當遵循如下規律,筆畫由少到多,由獨體字到合體字,由結構簡單到結構複雜。先教常用部件字,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能夠像滾雪球一樣擴大認字數量。

  ***二***漢字教學的基本策略

  1、針對初學者的教學策略

  ***1***新說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認知手段: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兼用理性和荒誕,來幫助初學者學習和記憶漢字。

  “形象法”:例如“口,日,山”之類的象形字。“描繪法”:如“早”:太陽***日***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預示早晨的到來;“聯想法”:如“左右”:“左”下邊是“工”字,可以聯想成Z,是zuo的首字母;“右”下邊是“口”字,人們用右手吃飯,這樣便可以形象地區分“左右”二字;“說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樹邊,表示人在樹蔭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裡勞動。“諧音法”:“離”與Leave諧音;“哭”與cry諧音。“比較法”,“千”與“幹”,“此”與“比”等字應通過比較來鑑別。“組合法”:如“解”字,“角刀牛”即為“解”;“贏”字,“亡口月貝凡”即為“贏”。
 

  2、學生入門後應採取的教學策略

  ***1***以教學部件為主的教學策略

  部件是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學好部件是學好漢字的基礎。崔永華***1997***認為,漢字拆分出的部件單位越少,越容易被記住;漢字拆分出來的記憶單位的可稱謂性越強,越利於識記字;漢字拆分出來的記憶單位的有理性越高,越利於識記。跟筆畫和整字相比,部件是最理想的。

  部件教學的基本原則:重視獨體字的教學。優先考慮構字率高的獨體字,在教學中要提早出現,為後面的漢字教學做鋪墊。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對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對比。如“牛、午,廣、廠,木、禾”;二是結構對比。如“兌、況,呆、杏,部、陪”;注重漢字結構教學。不但要教授一個漢字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還要強調部件的排列方式。   ***2***重視聲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視現行漢字聲旁的表音功能。這樣既能利用漢字表音功能的積極作用,又能充分發揮留學生從小就形成的善於將字形和字音相結合的習慣。柯彼德***1995***認為,在說明形旁所表示的意義之外,在漢字教學中應更加註重發揮聲旁的潛在優勢,應當努力完善從漢字的表音功能出發的漢字教學體系。柯彼德進一步提到了實際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學會“太”和“心字旁、三點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後,接下來就可以教授“態、汰、鈦、肽”等漢字,為的是使學生學習帶有“太”聲旁的漢字,瞭解漢字的聲旁與形旁的互補作用,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字義,也不要求其會寫會用。

  ***3***重視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意符表示漢字的意義類屬,有助於分辨形近字。例如:“擁、傭、癰、湧”這四個漢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過意符,可以弄懂這四個字的意義和用法。“抱”需要用手,因此成為“擁”;“僕人”亦是人,因此而成“傭”;“惡性膿瘡”視為疾病,進而形成“癰”;“水冒出來”形成水的一種運動,是為“湧”。

  第二,針對組字能力強的意符,可以根據漢字的不同意義,分成不同的小組,按類別學習。例如,漢字中用“口”作形符的漢字數量達到100多個,我們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用口吹的器具:喇、叭、哨;用口喝的液體:咖、啡、啤;口腔的不同部位:脣、咽、喉;模仿不同的聲音:哈、嘿、哼;動物口的不同動作行為:叼、叮、啄;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鳴、吼、嘯;人類口的普遍動作:吃、喝。漢語教師可以把這些漢字進行分類,然後進行比較和學習。

  第三,在利用意符作為部件進行漢字教學時,可以通過將同屬於一個語義場的形符聯絡起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集中由同一個形符構成的漢字時,可以把與這一形符同屬一個語義場的其他形符一起學習。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來區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由於漢字自身特點和漢字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等原因早成了我國漢字教學相對滯後的狀態。為此,眾多學者就改進漢字教學方法上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育工作者可以把這些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策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以達到逐步改進和提高教學方法的目的。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還有很多的教學技巧和小竅門需要去努力挖掘,在遵循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策略的前提下,這些教學技巧很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