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典故有哪些

  孔子做為我國的偉大聖人,不僅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響力最大最廣的思想家。他流傳下來的典故也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孔子的典故

  孔子也並不是從剛出生就是聖人,他也是經歷了一些磨難才會有今天的成就,才會成為我們偉大的聖人。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他拜師的故事了。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麼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一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著一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髮和鬍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訪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仲尼,聽說你要來,我特地在這裡迎你,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可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孔子故居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為我國文化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他的故居也成為山東一大著名景點,令不少遊客爭相前往,只為欣賞和感受故居中依舊存留的文化氣息。

  孔子故居位於山東曲阜市,孔子故居分為孔廟、孔府、孔林,無一不是令人稱讚的建築。

  迄今為止,孔廟是儲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物群之一。孔廟佔地約200畝,南北長達1千多米,是眾人供奉祭祀孔子的廟宇,令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衍聖公府,俗稱“孔府”,是我國現在唯一一座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據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而衍聖公是孔子嫡裔子孫、世襲爵位,其職責是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務。初期,孔府只有三間宅子,只是後來伴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才逐漸擴大形成的。孔府中每一處建築都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遊覽其中都會感受豐厚的文化底蘊,並且孔府中記憶體中國延時最久、儲存最完整的私家文書檔案近30萬件。

  孔林本稱至聖林,是孔氏家族的墓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墓地。孔子死後,他的弟子把他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時候還是“墓而不墳”,只是後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建築。

  1994年孔廟、孔府、孔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後人所懷念孔子,感受當時儒家氛圍所必去的一所名築。

  孔子身世

  孔子做為我國的偉大聖人,不僅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響力最大最廣的思想家。在歷史的長河中,儒家文化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紮根在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內心。也就是這麼一個人,然我們對於他的身世之謎很是不解。

  關於歷史上有眾多說法:有說他是生於屠夫家的,也有人說他是的父親是魯國的一個小官吏;更有些說他是沒有父親的,是他母親在經過巨人的腳時,感應而孕才生出了他。之後有大數人的猜測再加以神化,使他的身份變得高貴神祕了起來。

  在大多數觀點中較為統一的是孔子是“野合而生”。在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中就有說道:“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從這裡面我們就能得出孔子的父母是: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徵在。這樣的話就完全符合了“野合而生”的說法,至於是否是“野合”就不得而知了。關於他的父親,據《史記》上了解到,在孔子出生沒多久的時間,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埋葬在魯國東部的一個地方。讓人不解的是孔子居然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埋在了哪裡,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原因讓一位母親連自己孩子的父親埋葬在哪裡都不願意告訴?也許是他的母親根本不願提起他的父親,或者也有可能是他的母親被逐出家門後,不願意承認孔子是他父親叔梁紇的骨肉。

  總之不管怎樣,不管孔子的身世怎樣曲折迷離,但至少然我們有一點是明白的,孔子是一個被家族遺棄的孤兒。他是由顏氏含辛茹苦一手帶大的,他的成長與孔氏了無瓜葛。

  孔子老婆

  歷史上古關於聖人孔子的老婆似乎沒有任何記載,關於他老婆的一些事蹟什麼的也就無從考證。但是可以明確的肯定,孔子一生當中也就只有一個老婆,名叫做亓官氏,成親後還為孔子生下一個兒子。

  根據歷史上對孔子的記載才得知,在公元前532年的時候,年僅19歲的孔子就依照母親的意願娶了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子。當時的孔子在季平子手下任職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吏,因此有了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

  於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剛開始的時候,亓官兒託他的的哥哥將一塊繡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繡琴套送給孔子作為愛情的定情信物。之後沒過多久,倆人便結婚大成。從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並不是自由戀愛結的婚,按照現代語言來說,他們兩個是相親才定的親事。

  可是相傳後來,他們倆就離婚了,至於為什麼孔子要休了他的老婆,其原因恐怕還是在孔子自己身上。也許是孔子已經厭煩了亓氏,又或許是孔子隨著事業的蒸蒸日上,與他的妻子有了代溝。總之其中的原因,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後來在魯哀公十年的期間裡,孔子的夫人丌官氏去世。在宋朝時期追封她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