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孔子的資料有哪些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關於孔子的資料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有關於孔子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於孔子的資料

  孔子被世人尊稱為“孔聖人”,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他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開創了一個思想核心為“仁”和“禮”的思想學派。孔子不僅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還是一個頗有成就的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著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是哲學思想上的大家,他崇尚仁義、禮樂,提倡德治。在推崇人道精神的同時,孔子還注重建立制度以維持社會秩序。孔子還提出了利與義之間要更為重視道義的義利觀念,以及重視民生,先富後教的經濟思想。除了在道德和經濟方面,孔子在其他領域比如旅遊方面、藝術方面等都有一定的思想成就。而這些使孔子成為偉大思想家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論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美學方面、史學方面、旅遊方面以及人生觀念上都有著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說和禮說,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裡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念都比較積極向上,例如他主張與富貴相比,應該更重視道義;孔子還主張與人交往要真誠,要樂心助人等等。

  孔子的道德思想核心

  孔子一生的道德思想主張主要體現在兩個核心觀點學說上,即“仁、禮”,行仁德遵禮教就是孔子完整的道德學說體系。孔子的道德學說主張“性善論”,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陰陽之道,繼者善也,成者性也”的基礎上,在天道和地道之間,主張人道行中庸之道。

  孔子的“仁”主要是針對人道思想精神,孔子的“禮”主要是體現在禮制教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秩序和制度。人類社會是由千千萬萬個不同的個體組合而成,人道主義思想不管在什麼時代都不會過時,它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秩序;制度則是社會長久穩定的基礎,沒有一個適宜的制度社會就會處於無政府狀態,動態不安,這不符合社會中每一個個體的利益。孔子的“仁、禮”思想體現了古代思想家對人類社會政治制度的研究精華。

  孔子道德思想中的最高成就就是“大同”思想,所謂的“大同世界”。在孔子想象中的這個世界,人們不止愛自己,愛自己的妻子兒女,兄妹父母,家庭朋友。而且還愛世上的每一個人,關心所有的人。天下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身強體壯,還是老幼殘廢,都能得到同樣的關愛和幸福。社會上沒有罪惡,只有幸福美滿。人人友愛,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