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馬歇爾的簡介

  喬治馬歇爾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並且在外交等方面還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陸軍五星。1945後出任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以出臺馬歇爾計劃聞名,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軍五星。他是一位從未親自帶兵打仗而僅僅憑藉在作戰圖上揮動小小一支紅藍鉛筆, 就眾望所歸地獲得了五星的最高軍銜的參謀軍官。他於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任主任參謀,學習了漢語。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帝國,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軍事家馬歇爾的生平

  1901年9月,馬歇爾以全校第8名的成績畢業。院長希普認為;“如果喬治馬歇爾被任命為陸軍軍官,將會青雲直上,遠遠超過西點軍校的一般畢業生。”馬歇爾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軍校生活呢?1904年2月3日,馬歇爾宣誓就任美國陸軍。

  這時菲律賓駐有美軍3萬5千人,維持某種“和平”,戰事已緩。年輕的服役兩年,沒有參加戰鬥,但經歷了叢林環境和疫病的考驗。他的老成持重和公正無私很受上級讚賞。

  1903年夏,馬歇爾回到美國,被派往俄克拉何馬地區的雷諾堡。妻子身體不好,仍不能與他同行。馬歇爾在雷諾堡的出色表現受到上級注意。1906年他被選進利文沃思堡進修班進修。進修學員都是以上的軍官,他是唯一的。一年後他以名列第一的成績獲得繼續深造的資格。這時,妻子搬到利文沃思堡與他同住。但是疾病使她無法與丈夫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也無法生育。雖然如此,馬歇爾與妻子一直相親相愛,外人以為他們的婚姻生活完美無缺。

  本世紀初美國軍隊晉升機會極少。馬歇爾晉升為,帶著這個軍銜一直幹到1916年。這時他已36歲,當了14年軍官,在美國14個不同的部隊服役任過職,兩赴菲律賓,兩進國民警衛隊。無論在哪裡,他都得到上級誇獎。他肯吃苦,精通兵法,足智多謀,忠誠可靠。但他仍是一個。他的上司哈古德1916年在有關軍官能力的報告中寫道:“馬歇爾理應在常規軍中任准將職,推遲一天任命,軍隊和國家就遭受一天損失。”但是,提升軍官委員會只是任命了馬歇爾職。

  1917年4月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站在協約國一邊參加了已延續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塞伯特組建陸軍第1步兵師,調任馬歇爾任參謀部臨時銜參謀。第1步兵師在潘興的美國遠征軍編內,最先在法國登陸。

  在法國前線,作為師參謀部參謀,他的任務是向師指揮所報告前沿陣地的情況,檢查部署和給養狀況,維持部隊士氣。他執行任務一絲不苟,大部分時間是在前沿戰壕裡。他常常一人徒步巡視陣地。馬歇爾因在前沿陣地表現出色,被提升為臨時,並調入設在肖蒙的美國遠征軍總參謀部。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終。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成為美國和歐洲的英雄。馬歇爾被調到這位總司令的身邊,當他的助手。他陪潘興在巴黎參加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一戰後生活

  1919年9月1日,馬歇爾隨潘興凱旋美國。得勝回朝的將士們受到一片熱烈的歡迎之後,一切歸於平靜。馬歇爾戰時臨時被取消,仍當他的。他留在了潘興手下任職,不久晉升為正式。這次晉升並未使他高興,只是使他感慨,他當了整整18年的軍官,還只是而已。 1921年8月,潘興出任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作為首席助手隨他到華盛頓赴任。這次他又升了一級,領軍銜。1923年潘興任滿離職。馬歇爾決定到野戰部隊任職,以充實自己。1924年秋,他被派到美國駐中國天津的第15步兵團,任副團長。1926年底,他被任命為陸軍學院教官,返回華盛頓。1927年11月,他的妻子病逝。

  本寧堡步校是美國陸軍最大的軍事學校,坐落在佐治亞州哥倫布市數英里之外。馬歇爾是出色的教官,能夠三言兩語概括複雜的軍事問題。他對學員要求很嚴格。他督促他們,鼓舞他們,激發他們的熱情。從步校出來的許多出類拔萃的將領都把自己日後得以攀上軍階高峰:歸功於馬歇爾。馬歇爾在步校建立了一個學員檔案,把他認為有才華的青年軍官的名字一一記在上面。後來馬歇爾擔任陸軍參謀長之後,這個檔案便成了無價之寶,他常據此選派指揮官。

  1932年底,馬歇爾調到斯克雷文堡帶兵,隨後又被任命為伊利諾斯州國民警衛師的師長。1936年8月,55歲的馬歇爾由正式晉升為准將。

  1938年夏,馬歇爾准將被任命為陸軍部副部長。1939年9月1日,羅斯福總統任命馬歇爾為陸軍參謀長,正式授予他少銜,暫領上銜。他上任的第3天,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沒有馬上參戰。國內有人主張全力避免戰爭,有入主張積極參戰。馬歇爾認為,無論願意與否,美國必然要捲入戰爭。而他作為陸軍參謀長,積極備戰更是責無旁貸。他支援羅斯福總統的援英戰略。他認為英國人是在為美國贏得準備時間。

  1941年12月8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參見珍珠港戰役***,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終於捲入戰爭。珍珠港事件使許多軍隊領導人受到處分,但對馬歇爾的職位未造成影響。他受到質詢和責難,但沒人想到要撤換他,也不再有人對他就美國參戰的主導設想表示異議。為了適應戰爭,馬歇爾上任不久便著手對軍隊進行了整頓。他提出一長串應當退役的軍官的名單。

  1942年初,美英兩國商定在北非登陸,打擊德軍。馬歇爾為這次代號“火炬”。的戰役進行了積極準備。他指派艾森豪維爾出任盟國北非遠征軍總司令,全權指揮這次戰役。他與艾森豪維爾商量,選中喬治·巴頓指揮美軍特遣隊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登陸。同時,他還把奧馬爾·布萊德雷推薦給艾森豪維爾。布萊德雷很快便證明他是美軍有史以來最富才幹的將領之一。他曾是艾森豪維爾的同班同學,在本寧堡當過馬歇爾的下屬。馬歇爾極其讚賞布萊德雷的指揮才能,曾打定主意,一旦美軍發動大規模戰役,即委以重任。後來艾森豪維爾很快就將第2軍交給了布萊德雷。再以後布萊德雷指揮了越來越多的軍隊,為打敗法西斯德國立下赫赫戰功。

  1942年7月下旬,美英兩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開始在倫敦擬定“火炬”作戰的具體方案。經過長時間的爭論,並在羅斯福和邱吉爾的干預下,於9月20日達成一項折衷方案,確定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阿爾及爾3處同時登陸。登陸日期最後定於11月8日。

  英美盟軍按期於11月8日天始實施“火炬”登陸作戰計劃登陸成功。經5個月的激戰,盟軍於1943年4月9日集中優勢兵力發起總攻。英軍第8集團軍自南向北進行突擊,美英聯軍自西向東發動進攻,經過18天的戰鬥,於5月7日分別攻佔了突尼西亞城和比塞大港。被擠壓在這一地域的25萬德意軍隊走投無路,於5月13日投降***參見突尼西亞戰役***。至此,德意在北非的部隊全部被肅清,非洲戰場的戰事以美英的最後勝利而結束。

  美英盟軍在北非登陸之後,美英兩國便開始考慮下一個主要戰略行動方向了。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羅斯福與丘吉爾率兩國軍事首腦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商討軍事戰略問題。馬歇爾極力主張橫渡英吉利海峽,從法國北部攻入歐洲大陸。丘吉爾不同意。會議未能就此作出決定,實際是將進攻西歐的計劃推遲實施。會議最後決定以在西西里登陸為最近作戰目標。

  1943年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登陸,8月中旬佔領全島。隨即向義大利本土進軍,很快進逼羅馬,在納粹控制的歐洲取得立足點。但是盟國決策者和一般公眾在想到光復歐洲時,並不是把目光放在地中海地區,而是著眼於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以及德國本身。大家都知道,只有英美聯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登陸後,導向最後勝利的大反攻才算真正開始。也正是基於這一簡單而正確的認識,馬歇爾一直主張排除對其他因素的考慮,儘可能早地渡海登陸西歐作戰,全力消滅德軍。

  1943年12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最終商定,於1944年5月由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登陸。這次登陸戰役的代號定為“霸王”。人們普遍認為,指揮“霸王”戰役的盟軍最高司令一職非馬歇爾莫屆。馬歇爾已是眾望所歸的人。此際,美國陸軍的步兵和航空隊同時活躍在世界的六大戰場,戰線極長,但是由於馬歇爾在華盛頓指揮得力,對各路人馬的狀況、需求、配備和軍務緩急瞭如指掌,應付自如,協調有致,為美軍的不斷勝利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3年秋,同盟國首腦在魁北克會議上一致同意馬歇爾本人指揮歐洲戰役,這使他非常高興。但羅斯福回華盛頓後,卻無限地延長了馬歇爾的陸軍參謀長的任期。

  羅斯福讓馬歇爾指揮歐洲戰役的決心本是十分堅定的。他在給潘興的一封信中說:“我們準備讓他指揮的是這次戰爭中最大的作戰行動。我認為他將擔負的乃是歐洲戰場的全部指揮任務,而不僅僅關係到某一地區。此外,英國三軍參謀部將同他就一切事宜進行磋商。再者,我認為如果不給喬治一個親臨前線統兵作戰的機會就太不公平了……我所能做出的最好的解釋是,我想讓喬治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潘興……”

  然而,羅斯福總統無疑最後還是同意了潘興的看法。這位身臥病榻的老在給總統的信中說:“……我們在打著一場全球性戰爭,離結束之日尚遠,因此要由最成熟的軍官擔任參謀長一職,以便明智地把握戰略方向。明達的軍界人士一致認為,馬歇爾正是這樣一位軍官。假若把他調往某個地區作戰,則無論這個戰場看上去如何重要,都將使我們因為失去這樣一位深諳戰略、任何其他人擔任參謀長都無法同他相比……”

  馬歇爾可以極其出色地指揮歐洲戰役,但是無人能頂替馬歇爾充任美國全球軍事行動的指揮者而且指揮得如此出色。羅斯福最終還是把馬歇爾留在了陸軍參謀長的位置上。最後,經總統批准,馬歇爾委任了艾森豪維爾任盟軍最高司令,指揮“霸王”戰役。

  1944年6月6日,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後***諾曼底戰役***,美軍將領認為英軍最高指揮官蒙哥馬利一心想唱主角,因而對他十分不滿,雙方矛盾重重。馬歇爾站在戰勝敵人的最高立場上,必須不偏不倚地處理各種矛盾,使盟軍協力勝敵。協調美軍與友軍的關係也正是馬歇爾的主要責任之一。他不斷提醒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艾森豪維爾說,們都容易變得“虛榮自負”,絕不要忘記,“蒙哥馬利差不多是英國唯一的英雄”,所以不要和他找麻煩。

  在太平洋戰場上,一路殺回菲律賓群島的麥克阿瑟不斷向參謀長要人要物,而海軍是千方百計不讓馬歇爾去注意菲律賓。這樣,馬歇爾就首先要說服參謀長聯席會議其他成員,承認菲律賓群島是合理的軍事目標,應給予大力支援,而另一方面他又要讓麥克阿瑟瞭解,從全域性出發,不可能對他有求必應。

  在中國戰區,馬歇爾不得不撤換他的司令官史迪威。這不是因為這位缺乏指揮才能,而是因為他對中國的蔣介石和東南亞英軍司令蒙巴頓蔑視而不恭,口出妄言。馬歇爾只好忍痛將他革職。

  馬歇爾清楚看到,在抗擊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戰爭中,美軍並非孤軍奮戰,他必須倚重、倚靠甚至倚賴友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歐洲戰場上,他始終要求艾森豪維爾遵循他的指示,打敗德軍,贏得勝利,同友軍保持良好關係。在歐戰的最後階段,一些美軍將領要求搶在蘇軍之前攻佔柏林,丘吉爾和蒙哥馬利也堅決反對放棄柏林,認為這等於西方把宣傳上的一個大勝利白白丟掉了。但是馬歇爾頂住了這股壓力。在他看來,放棄柏林完全是一種軍事決策。在羅斯福總統剛剛去世,杜魯門總統剛剛上任之際,他必須以軍人的方式進行思考,做出這種符合軍事邏輯的決策,由蘇軍攻佔柏林。馬歇爾和艾森豪維爾不能忘記,蘇聯還是西方的盟友。“是的,我認為我們當時不應當攻佔柏林,”馬歇爾後來寫道,“必須記住,我們那時正在努力和俄國人打交道。我們一直同他們並肩作戰。他們是我方武裝部隊的組成部分一非常堅定的一部分。他們在戰爭中起了極大的作用,削弱了德軍力量,對所有這些,我們都要好好加以考慮。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們變得非常敏感,時刻在注意是否有跡象表明英國人和美國人打算揹著他們決定戰爭的結局……”

  1944年12月,馬歇爾受領五星上銜。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終於被打敗了,德軍向盟軍和蘇軍無條件投降。

  軍事家馬歇爾的性格特點

  在二戰期間,馬歇爾大膽啟用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優秀軍官,這批軍官用戰場上卓越表現和戰績,回報馬歇爾的知遇之恩。這些在大戰中獲得奇功偉績的著名將領。就是馬歇爾知人善任的註腳。

  馬歇爾有一本黑色皮筆記本,上面記著一些有才華和培養前途的壯年軍官的名字。第3集團參謀長艾森豪威爾的名字便在其中。根據艾森豪威爾在演習中的出眾表現,馬歇爾建議予以破格提拔,擔任陸軍作戰計劃處長,艾森豪威爾後來回憶說;“馬歇爾親自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寫報告,請求把我提升為,他說他在美國陸軍中創立的作戰處並不真正是一個參謀位置。他說我是一個指揮官,因為我做的工作是調兵遣將等等。此後不久,他決定派我去英國,當他派我去那裡時,他給我加了一顆星,接著又是加了一顆星”。在大戰中,馬歇爾全力支援艾森豪威爾全權指揮作戰,使這位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創造了一系列佳績,並在戰後以卓著的戰功進而當選美國總統。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喬治·巴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和歐洲戰場院是一位著名的驍將,他也是馬歇爾啟用的。馬歇爾在筆記薄裡巴頓名字後面寫有三句話;“他能帶領部隊赴湯蹈火”“但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裝甲部隊,就交給他指揮”這三句短語,足以證明馬歇爾對巴頓的瞭解是如何地入木三分。

  曾在堡步學校當過馬歇爾下屬的奧馬爾 布萊德雷也是馬歇爾大膽啟用的一名高階軍官。布萊德雷在歐洲中專顯示出傑出的指揮和外交才能,戰後獲五星上銜並出任參謀長,被公認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有才幹的領導人之一。此外,還有一大批優秀軍官在馬歇爾的大力提拔使用下大入異彩。例如,參謀軍官馬克 克拉克在大戰前被馬歇爾破格提升為四星,指揮一個集團軍。在二期間,馬歇爾作為陸軍參謀長和羅斯福總統的主要助手,領導並且組織了多次重大戰役,參加了每一次的盟國首腦會議,為奪取大路的勝利而竭盡全力。1944年12月,馬歇爾五星這一最高榮譽軍銜。登陸上了一個美國軍人生涯的頂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