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隆美爾的簡介

  隆美爾,二戰的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他是德國極少數以中產階級出身以及未進入過參謀學校而獲得此頭銜的軍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埃爾溫·隆美爾***德語: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於1891年出生在布倫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和父親是教師,後來都成為中學校長。母親是曾經符滕堡行政長官的女兒。隆美爾有位兄長曼弗雷德***Manfred***、姐姐海倫娜***Helene***和弟弟蓋哈德***Gerhard***與卡爾***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時即去世。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也惟有他一人。支援他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就曾評價他是一位大膽與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但反對的他人則認為他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鑑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又稱他是“二戰縱火犯”。

  軍事家隆美爾的軍事才能

  一線作戰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於發動了準備已久的侵略戰爭。在西線,德軍採取閃擊的遺體戰術,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

  越過法國邊界後,隆美爾的前衛部隊一直尾隨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到達繆斯河,位於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樑已被法軍炸燬,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瞭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佔據著有利的隱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繆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準確位置;這裡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部被法軍擊毀,只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為只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隱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繆斯河。

  於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兵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儘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波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廕庇在森林裡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

  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後撤退。

  先發制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燬,只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樑作封鎖性的射擊,當佔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1940年6月6日,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樣,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面走,一面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進了三十英里。隆美爾裝甲師於1940年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軍打敗。

  在六個星期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僅死傷二千餘人,而俘獲敵軍則共計有九萬七千餘人,由於這次進攻的勝利,隆美爾榮獲了一枚武士級十字勳章。

  慣用戰術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確目標,也要先發制人。

  隆美爾喜歡首先利用88mm高炮首先打擊敵方坦克,緊接著指揮大規模坦克叢集進行衝擊。

  軍事家隆美爾的感情生活

  在隆美爾的一生中,拋去其卓越的軍事建樹,他和夫人露西·莫林***後名露西·隆美爾***女士的愛情故事也為人們所稱道,從中也可窺得這位“沙漠之狐”真實的一面。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隆美爾的愛情觀,可以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青年時代的隆美爾性格堅毅,靦腆內向,不吸菸,不飲烈酒,不近女色,始終過著嚴謹的斯巴達式的禁慾生活。1911年3月,隆美爾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而他卻很少去體驗這座海濱城市燈紅酒綠的夜風景。那時的但澤常常舉行軍官舞會,這些青年學生以及一些當地名門的女兒都會被邀請參加。在一場夏日的舞會中,隆美爾認識了一位名叫露西·莫林的17歲少女,並對之展開瘋狂的追求。露西是來但澤學習語言的,她身材小巧,有著拉丁血統、略顯堅毅的臉龐和黑色的頭髮,舞跳得十分出色。她一開始並不喜歡隆美爾,認為他過於嚴肅,和自己活潑的性格並不相稱,但當隆美爾戴起單片眼鏡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魯士的軍官們時,她還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當中。根據露西女伴的回憶,“隆美爾把露西寵得幾近嬌縱,他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最親愛的露,有什麼要求你就說吧’,到後來,簡直把她寵得像一個潑婦。如果她不喜歡她的哪個女伴,其他人就必須一起排斥。”這樣看來,也不難理解當1944年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

  在軍校的學習生活中,隆美爾除去日常的學習、操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給露西寫情書上。這個習慣即使是在日後逐日吃緊的北非戰場也沒有改變。在北非,隆美爾每天都要給露西寫一封信,有時甚至是幾封。有的信工工整整,傾吐著閒暇時光的思緒,有的則寫在檔案、日曆等部隊用品的背面,往往由他口述,副官執筆。在戰爭結束後,露西保留著北非期間隆美爾給她寫的1000餘封信。這些信後來被美軍搜查走了。有趣的是,由於落款統統是“你的埃爾文”,所以這些信件並沒有被歸入隆美爾的材料中,而是另開了一個“埃爾文”的戶名。直到戰後很多年,這些信件才輾轉回到露西手中。

  英國媒體曾披露隆美爾有一個私生女,但此訊息並未得到德國方面和隆美爾家人的迴應。而英軍在二戰時為了打破“隆美爾神話”,曾經頗費周折地製造各種謠言來降低他在英國士兵心中的地位。依照隆美爾對其夫人頗為有名的深情款款,及其一生恪守的斯巴達式作風,對此傳聞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