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郡縣制的影響介紹

  秦代一改周朝“分邦建國”的分封制為郡縣制,那麼你瞭解秦朝郡縣制的影響嗎?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秦朝郡縣制的影響,希望能幫助到你。

  

  秦代一改周朝“分邦建國”的分封制為郡縣制,奠定了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的格局。從政治層面看,秦代郡縣制確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皇帝稱號,給予“皇帝”這個稱號最高的地位,權力集中的帝制被之後的歷代皇朝沿襲。

  由上而下,層層遞進的郡縣制決定了法律是治國的前提,依法治國的理念首次被實踐到國家管理當中,保障了社會的穩定。秦之後的皇朝,即使有些推行德治,但基石還是法制。依法治國的理念影響至今。

  秦始皇在郡縣制的基礎之上,在全國推行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的措施,加強了思想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所有的軍事力量只集中於中央,使得中央軍事力量強大。始皇帶領軍隊在外開疆拓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但是皇帝的權力過於集中,皇帝的事務會過於繁多,極易造成皇帝不能完全兼顧到所有地區的事件。皇帝一直處於皇宮之中,對於地方的事務只能憑藉官吏的奏則瞭解,容易產生貪官汙吏,以及部分官員欺下瞞上、仗勢欺人的事情發生。百姓的訴求和冤屈很多不能被解決,郡縣制一定程度上維護的是統治者階級的利益,而底層百姓的利益卻難以得到維護。

  郡縣制下設定有一千多個縣,皇帝不可能完全任命,皇帝身邊的宦官成為皇帝輕信,造成宦官參政的事情發生,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是秦朝只存在二世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朝郡縣制的開始時間

  根據對現在可以查閱到的資料的研究,“縣”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武王時代,而它作為一個名詞則是出現在楚文王時期,因此我們可以比較清晰的知道郡縣制最先開始於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對於縣的說法有很多種,各個諸倨國的縣的發展也有比較大的差異。比如在齊國和晉國,縣的用途是賞賜功臣。縣的大小和縣數量的多少決定了一個諸侯國的國力是否強盛,當時楚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是最強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楚國擁有最多數量的縣,土地面積最為廣在。

  郡的設定後於縣,春秋後期開始有郡的出現,但是在當時郡的單位小於縣,郡是到戰國時期郡才被各個諸侯國建立起來。並且,當時的郡的作用不是用於管理地區的日常政務,也不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而是被設定在邊疆地帶,用於鞏固國防,防止外敵入侵,維護國家安全的。

  商鞅變法明確了縣令、縣丞和縣尉的職責,使縣有了一個雛形。嬴政統一六國後,在全國範圍推行的郡縣制,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商鞅的縣制,另外參照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郡制和縣制。他將國家劃分為三十六個郡,其中有十六個就是沿襲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原來設定的郡。漢朝時,因為分封制導致了七王之亂,證實了郡縣制比較適合國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