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城濮之戰的影響介紹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晉、楚兩國在城濮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那麼你知道歷史上城濮之戰的影響有哪些嗎?下面是由小編為你介紹歷史上城濮之戰的影響,希望能幫助到你。

  

  城濮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詳細記載的戰例,也是誘敵深入戰術的典範。據說是先軫的謀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楚軍大敗。那麼這場戰爭包含了什麼意義呢?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河南鄭州西北***朝覲周王,會盟諸侯,向周王獻楚國俘虜四馬兵車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晉文公為侯伯。晉國終於實現了“取威定霸”的政治、軍事目標。

  城濮之戰初期,晉軍兵力劣於對手,又渡過黃河在外線作戰,處於不利的地位。但是晉文公能夠善察戰機,虛心採取先軫等人的正確建議,選擇鄰近晉國的曹、衛這兩個楚之與國為突破口,先勝弱敵,取得以後作戰的前進基地。隨後又運用高明的謀略爭取齊、秦兩大國與自己結成統一戰線,爭取了戰爭的主動權。當城濮決戰之時,敢於貫徹後發制人的作戰方針,主動“退避三舍”,避開楚軍的鋒芒,以爭取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的主動,誘敵冒險深入,伺機決戰。同時與齊、秦、宋各國軍隊會合,集中起相對優勢的兵力;並針對敵人的作戰部署,乘隙蹈虛,靈活地選擇主攻方向,先攻打敵人的薄弱環節,予敵各個擊破,從而獲得了這場戰略決戰的輝煌勝利,成就了晉文公中原霸主的地位。

  反觀楚軍方面,則是君臣不睦,將驕兵惰,君主昏庸無能,主帥狂妄輕敵,既不知妥善爭取與國,又不能隨機多謀善斷。加上作戰部署上的失宜,軍情判斷上的錯誤,臨戰指揮上的笨拙,終於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將自己在爭霸中原中的優勢地位拱手讓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教訓。

  歷史上城濮之戰的經過介紹

  子玉率軍急進,依託丘陵險阻紮營,兩軍對峙 於 城濮。晉文公退避三舍,既是報答以前楚成王給予的禮遇,也是運用"卑而驕之"、"怒而撓之"的誘敵之計,子玉上鉤了。

  楚子玉派大將 鬥勃向 晉文公請戰說:"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子玉名***與寓目焉,"晉欒枝答詞卻相當謙恭:"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相見。"

  城濮交戰時雙方的陣容是:晉三軍,即 先軫為元帥,統率中軍,郤溱輔佐,狐毛統率上軍,狐偃輔佐。欒枝統率 下軍,胥臣輔佐。楚國也是三軍,即 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統率中軍。 子西*** 鬥宜申***統率左軍。子上***鬥勃***統率右軍。楚的僕從國鄭、許軍附屬楚左軍,陳、蔡軍附屬楚右軍。

  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楚軍。子玉狂傲聲稱:"日必無晉矣。 "當兩軍接觸之時,晉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衝擊楚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逃散,楚右軍潰敗。楚子玉、子上見右軍潰敗,怒火中燒,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右翼上軍狐毛設將、佐二面旗幟,令二旗後退,引誘楚軍。晉下軍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曳樹枝賓士而偽裝後退。楚子玉以為晉右翼敗退,令楚左軍追擊,所以對陳、蔡及右翼軍潰敗並未理會。楚左軍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截擊,狐毛、狐偃率上軍夾攻楚左軍,楚左軍潰敗。楚子玉見左、右軍皆敗,遂下令中軍停止進攻,得以不敗。子玉率殘兵退出戰場,晉軍進佔楚軍營地,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