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重大歷史事件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共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的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1: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陳橋鎮***。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朝中文武百官多數人雖不信,但已慌作一團。這天晚上兵變計劃開始, 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援。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2: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重演,所以通過一次酒宴,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乾德元年***963年***春,宋太祖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瑰諸高階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眾將紛紛跪下磕頭, 第二天都稱病辭職。宋太祖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於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3:誓碑遺訓

  相傳太祖趙匡胤曾在石碑上***一說為鐵塊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在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分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軍打敗宋王朝,佔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檔案的存在。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王朝的政治上.

  4:燭影斧聲

  燭影斧聲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訊息。王繼恩奉詔後並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史載,趙光義進入宋太祖寢殿後,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隨後去世。二十一日晨,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個事件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由於沒有證據,所以無法證實,成了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