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習俗禮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那麼你們知道中國傳統習俗的禮儀是什麼嗎?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小貼士

  奉茶之道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描寫過茶葉。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重: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