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亞條約改變近現代歐洲的原因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象徵三十年戰爭結束,在德國明斯特市和奧斯納布呂克市簽定的一系列和約,簽約雙方分別是統治西班牙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蘭西王國的波旁王朝、瑞典王國以及帝國境內勃蘭登堡、薩克森公國、巴伐利亞公國等諸侯國,下面是由小編提供的,讓我們來進一步瞭解。

  1:歐洲格局構成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個和約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義大利各邦仍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法國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戰略通道,實力大增,為後來稱霸歐洲打下基礎。

  瑞典獲得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為北歐強國。

  和約在歐洲大陸建立了一個相對均勢狀態的格局。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所形成的均勢格局並非是“一種神聖的穩定局面。事實上,各國的興衰更替以一種令人目眩的速度進行著”。到18世紀未時,就已經有許多曾經的大國衰落了。

  2:格局體系的意義

  雖然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的均勢並不鞏固,但和約確定了以平等、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準則。並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後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依然是解決各國間矛盾、衝突的基本方法。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後,歐洲戰亂仍頻。但如和約所簽訂的那樣,這些戰爭都是在民族國家之間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而戰,不再有中世紀般為了某一所謂神聖原則而發生的戰爭。

  而且在自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直至20世紀的約大多數戰爭中,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所確定的國際關係原則對戰爭的程序及結果均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無論各國從戰爭中撈到多少好處,在表面上它們都信誓旦旦地忠於主權和平等的原則。”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之後,為了解決各國之間的矛盾和爭端,建立一個相對合理的世界秩序。

  在和約的基礎上,人們又簽訂了許多和約、條約,建立了各種體系和國際組織。包括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雅爾塔體系等,並建立了聯合國。

  但是這些體系和國際組織的基本原則,都沒有超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定的國家主權和平等的範圍。因此,近現代國際關係的發展並沒有超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原則的內容。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近現代國際關係的奠基石,完全適應近現代國際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