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有哪些

  想要在初中時期出人頭地,除了學習方法,還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中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的學習方法

  制定有規律的學習計劃

  長計劃,短安排

  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

  擠時間,講效率

  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形成習慣。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後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

  積極主動的進行預習三部曲

  讀

  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把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寫

  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

  練

  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抓重點、重效率的進行課堂聽講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的“個性化重點”,抓自己預習中的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

  有效的進行復習

  想

  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查

  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看

  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寫

  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

  說

  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

  按時、自律的完成作業

  不計時不作業

  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麼都不做。比如:20分鐘做完英語作業,25分鐘做完數學作業……

  不復習不作業

  先複習所學的內容,然後作業。

  不思考不作業

  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後攻堅。

  不檢查不作業

  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不小結不作業

  寫完作業後,告訴自己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利用“錯題本”

  建立錯題本的目的是為以後複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了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離高分就不遠了。

  建議把錯題本或難題本的每頁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題。

  第二部分是錯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如果還不會,就要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詢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絡起來,寫下來。

  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要著重複習、查漏補缺。

  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

  有技巧的進行考試答題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進行管理。按題型分為填空、選擇、計算、閱讀等。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麼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把錯題抄下來,隔一段時間再做一遍,。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於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對於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三是藉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後,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複習與檢查一次。

  初中的學習習慣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因素,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自我表達的習慣。學生要學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並經常在課堂上表現出來。

  3.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這個年齡可塑性大,為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老師、家長,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

  5.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每一天、每一節自習課都要提前有目的、有計劃,計劃要涵蓋時間、內容、方式、落實情況的檢查手段。

  6.預習習慣。很多後進生明顯進步,祕訣就是形成了預習、自己鑽研的習慣。反之,學生不自己鑽研,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來時告訴他,機械被動地接受別人的東西,這樣難以成為好學生。每天都要給自己留出預習的時間,讓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所以請各位老師、家長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全體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要用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尖子學生做尖子學生的事,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我們要永不言敗。

  9.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用腦的習慣。課堂是我們活躍思維,積極同教師和同學進行交往的時刻,只是專心聽而不能積極地調動自己的思維並參與老師的提問、同學的討論等活動,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10.整理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都有,要學會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要及時撿回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進步。找到可以接受的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進行研究,為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多找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

  11.及時總結複習、用好課本的習慣。“學而時習之”,我們要遵循學習規律,及時複習,當天任務當天清。學生要會根據自己實際,經常進行章節的總結,在總結時要把課本的整個體系通過目錄認真看,各部分不能割裂開。

  初中學習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過渡和繼續學習新知識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克服對初三的恐懼心理,讓自己儘快適應初三緊張快速的學習節奏。

  不妨利用開學的這段時間進行快速的適應,慢慢將自己的心理狀態和作息時間調整到畢業班的水平,為之後的全力以赴百日挑戰投入學習做好準備。給自己一個過渡的時間,總比從過分放鬆一下子到高度緊張造成的不適應要強得多。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的還是初三新知識,如果你在前兩年沒有用心學習的話,那就從現在開始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以極大的決心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迅速投入到學習中去。因為中考雖然考的是整個初中三年的知識,但大多數重難點集中在初三。

  第二階段為堅持不懈階段:

  這一階段所有的學科都已結課,學生開始在老師的引領下系統地梳理三年所學知識。那些前兩年知識學習不牢固的學生正好藉此機會查詢知識漏洞,由於老師複習的是以前學過知識的精華,因此不用擔心抓不住複習重點。

  這個過程一定要和老師密切配合,不懂不會的一定要主動問老師,不要讓所謂的“自尊心”害了自己。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經過長時間緊張單調的學習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疲沓的狀況。

  這就像長跑一樣,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消耗了大量體力,身體慢慢進入“假疲勞期”,感覺似乎隨時都要堅持不住了。而最艱苦的時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時期,誰能堅持下來,誰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第三階段就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

  由於所有的知識都已複習完,老師會用頻繁而密集的測驗或模擬考試來進行最後的查漏補缺。一般會有兩到三次模擬考試:一模是對前一段複習效果的驗收;二模是讓學生儘早熟悉中考題型,這時應該把各種學習資料整理、歸類,有計劃地進行復習,看看以前錯過的題是否已經掌握,並抓緊最後的時間去求助老師,想靠海量做題去押住一兩道中考題,無異於大海撈針。

  三模一般是為了補上最後的漏洞而設定的,題目一般較難,關鍵不在於分數高低,在於考完後是否真正弄懂。

  這階段會有一些學生感覺自己幾經努力都無法提高成績,有些灰心喪氣甚至破罐破摔。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並不是你沒有進步,是因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拼搏,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水漲船高,你取得的成績就顯得不突出了。

  這時你可以回過頭來跟以前的自己相比,就會看到有很多以前根本不懂的知識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也有很多以前生疏的題目現在已經能舉一反三;再看看自己的成績已經很穩定,不再像以前忽高忽低,這其實就是一種進步。況且模擬考試難度一般都高於中考,現在出錯是為了中考不錯。這樣想,你就會堅定信心,相信自己,也相信老師,加足馬力,做好衝刺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