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怎麼使用用法用量介紹

  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法,怎樣使用胰島素才是對患者最好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胰島素的用法用量,今天小編為你講解胰島素的用法用量,一起來了解一下。

  胰島素的用法用量

  1、胰島素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島素可以糾正體內胰島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已經受損的胰島細胞得到休息,殘存的胰島功能得到恢復,延緩疾病的進展。也就是說,只要儘早將血糖降到正常,胰島細胞功能是可以恢復的。

  2、胰島素最好與其他藥聯合使用

  聯合應用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提高療效,減少藥物副作用。有胰島素與口服藥的聯合,如長效胰島素來得時控制基礎血糖與口服藥拜唐蘋控制餐後高血糖的聯合,使各時段的血糖都能達標,適合經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

  3、胰島素皮下注射的用量

  一般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鐘注射,必要時睡前加註一次小量。劑量根據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劑量***視體重等因素每次2-4單位***開始,逐步調整。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島素需用總量多介於每公斤體重0.5-1單位,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總量變化較大,在無急性併發症情況下,敏感者每日僅需5-10單位,一般約20單位,肥胖、對胰島素敏感性較差者需要量可明顯增加。

  4、胰島素靜脈注射的用量

  主要用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的治療。可靜脈持續滴入每小時成人4-6單位,小兒按每小時體重0.1單位/kg,根據血糖變化調整劑量;也可首次靜注10單位加肌內注射4-6單位,根據血糖變化調整。病情較重者,可先靜脈注射10單位,繼之以靜脈滴注,當血糖下降到13.9mmol/L***250mg/ml***以下時,胰島素劑量及注射頻率隨之減少。在用胰島素的同時,還應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並注意機體對熱量的需要。

  胰島素的作用

  1、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

  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促進葡萄糖磷酸化,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促進葡萄糖合成糖原,抵制葡萄糖的異生。葡萄糖只有進入細胞內才能被利用,現在認為只有肝細胞膜葡萄糖可以自由通過,而其他所有細胞特別是占人體65%以上的肌肉和脂肪,葡萄糖必須藉助細胞膜上的運糖載體才能進入細胞內,而胰島素可以提高運糖載體的數量和轉運速度。血糖高時,患者往往感到全身乏力,這是由於肌肉收縮缺乏能量。

  2、調節血糖的平衡

  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餐後血糖的主要去路,就是經一系列反應後變成糖原儲存起來,成為可以迅速動用的葡萄糖儲備。由非糖物質像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乳酸等轉變為糖原的過程叫做糖異生,異生的糖原在需要時可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迴圈,補充血糖。胰島素對糖異生過程中的關鍵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血糖還是很高的原因。

  胰島素的來源

  胰島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基因正常則生成的胰島素結構是正常的;若基因突變則生成的胰島素結構是不正常的,為變異胰島素。在β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因區DNA向mRNA轉錄,mRNA從細胞核移向細胞漿的內質網,轉譯成由105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前胰島素原。前胰島素原經過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個氨基酸組成的長肽鏈——胰島素原***45343345***。胰島素原隨細胞漿中的微泡進入高爾基體,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75、55、6075三個精氨酸連線的鏈,斷鏈生成沒有作用的C肽,同時生成胰島素,分泌到B細胞外,進入血液迴圈中。未經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一小部分隨著胰島素進入血液迴圈,胰島素原的生物活性僅有胰島素的5%。

  胰島素的品種分類

  胰島β細胞中儲備胰島素約200U,每天分泌約40U。空腹時,血漿胰島素濃度是5~15μU/mL。進餐後血漿胰島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1、動物胰島素:從豬和牛的胰腺中提取,兩者藥效相同。

  1、超短效:注射後15分鐘起作用,高峰濃度1~2小時***皮下***。***例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

  2、短效***速效***:注射後30分鐘起作用,高峰濃度2~4小時,持續5~8小時***皮下、肌內、靜注***。***如普通胰 島素、正規胰島素***

  3、中效:注射後2~4小時起效,高峰濃度6~12小時,持續24~28小時***皮下***。***如低精蛋白鋅胰島素***

  4、長效:注射後4~6小時起效,高75527兩種。***精蛋白鋅胰島素***

  5、超長效:注射後3~6個小時起效,維持時間為6~24小時***皮下***。***地特胰島素、甘精胰島素***

  6、預混:注射後0.5個小時起效,維持時間為24小時***皮下***。***雙時相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