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雨林

  提起雨林,就會想起潮溼而又神祕的森林。下面由小編介紹世界上最大雨林,亞馬遜雨林。

  簡介

  亞馬孫雨林***Amazon Rainforest***,位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佔地700萬平方公里***7億公頃***,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又譯亞馬孫雨林,又稱亞馬遜河雨林,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熱帶雨林,佔地700萬平方公里***7億公頃***,使這片雨林生機盎然的為亞馬遜河。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祕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包括法屬蓋亞那。其中4個國家將雨林所屬州份取名亞馬遜州***Amazonas***。亞馬遜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生物多樣性

  潮溼的熱帶森林是物種最豐富的生物群系***biome***,美洲的熱帶森林物種相對地比非洲及亞洲的豐富。作為美洲中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擁有無可比擬的生物多樣性。[1]

  亞馬遜河流經熱帶雨林

  亞馬遜雨林內有250萬種昆蟲、數以萬計的植物品種、及大約2,000種雀鳥及哺乳動物。現時,區內已有至少40,000種植物、3,000種魚類、1294種雀鳥、427種哺乳動物,兩棲動物、378種爬行動物被科學分類。

  科學家指出,單單在巴西已約有96,660至128,843種無脊椎動物。亞馬遜雨林的植物品種是全球最多種性的,有專家估計,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過75,000種樹及150,000高階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噸存活的植物。亞馬遜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鳥都居住於亞馬遜雨林。現時,大約有438,000種有經濟及社會利益的植物發現於亞馬遜雨林,還有更多的有待發現及分類。

  森林砍伐

  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是指將森林地區轉變為非森林地區的活動。超過五分之一的亞馬遜雨林已經被破壞,餘下的部分依然面臨危機。在1990年至2000年短短10年間,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的面積由4,150萬公頃上升至5,870萬公頃——相等於葡萄牙的2倍面積,大部分遭破壞的土地被轉為牧草場。1996年的報告指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活動較1992年的上升了34%。

  在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Instituto Nacional de Pesquisas Espaciais, 簡稱INPE***每年公佈森林砍伐的數字。森林砍伐的數字是根據測地衛星Landsat於亞馬遜雨林旱季時拍攝的100至220幅相片估計而得出。估計數字只考慮到損失了的亞馬遜雨林生物群系,沒有考慮到雨林中的天然草原或稀樹草原***savannah***的損失。根據INPE指出,於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生物群系的原本面積為4,100,000平方千米,於2005年減少至3,403,000平方千米——損失達17.1%。

  一份巴西國會委員會最新的報告指出,亞馬遜雨林的面積每年減少52,000平方千米***20,000平方英里***,比對上一次於1994年官方公佈的數字加劇了逾3倍,以這個速度計算,亞馬遜雨林會於2050年前消失。關於對巴西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準確的資料、數字、地圖、分析資料,可於非政府組織IMAZON***Amazon Insitute of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的網頁下載。

  碳元素的動態

  環境學家所憂慮到的不單是森林遭破壞後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更憂慮到森林遭破壞後植物所釋出的碳元素可能會加速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的常綠森林佔全球陸地主要碳元素產量的10%及生態系統碳元素儲存量的10% — 約為1.1 x 1011公噸碳元素。於1975年至1996年間,亞馬遜雨林的每1公頃面積每1年估計積存達 0.62 ± 0.37 噸碳元素。因火災而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為其中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巴西每年排放約3億公噸二氧化碳,當中2億來自砍伐及焚燒亞馬遜雨林。

  保護

  一些環境學家提出保育雨林不單隻有生物學上的動機,亦有其經濟動機。若以可持續方式耕作水果、橡膠及木材,每1公頃的祕魯亞馬遜雨林價值約US$6820;若以非持續性方式耕作商業木材,則值約US$1000;若將林地改作牧草場,則只值US$148,但這個假設被廣泛地質疑。

  巴西空軍一直以來利用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R-99監察機監測亞馬遜雨林,此為SIVAM計劃的一部份。於2004年7月的一個會議上,科學警告雨林將不能夠維持以往每年吸收百萬噸計的溫室氣體,原因是雨林遭破壞的速度正在加劇。單單於2003年,已有9,169平方英里的雨林被砍伐了。單單在巴西,超過90個原住民部族於1900年代被殖民主義者摧毀,數百年來累積對雨林物種醫學價值的知識亦除之散失。由於領土持續被森林砍伐破壞及生態滅絕,例如於祕魯亞馬遜,本土的部族不斷地消失。

  氣候轉變對亞馬遜雨林的影響

  有證據顯示亞馬遜雨林的植被在過去21,0000年,經歷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簡稱LGM***及冰蝕期***deglaciation***,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分析過亞馬遜盤地古湖***paleolake***及沖積扇中的沉澱物,顯示出盤地在末次盛冰期的降雨量比現時的為少,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盤地潮溼的熱帶植被減少所造成。對於當時植被減少的廣泛程度,科學家有不同的爭論。有科學家認為雨林萎縮至細小及分離的物種遺區***refugium***,被空曠的森林及草原分隔著;有科學則認為雨林依然完整,只是北部、東部及南部沒有伸延至如現時的這麼遠。這個爭論實難以解決,原因是雨林研究工作實際上的限制,意味著資料取樣可能與中央的亞馬遜盤地出現偏差。以上兩個的見解,都有合理的資料支援。

  電腦模擬預測未來因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顯示在降雨量嚴重減少及溫度上升的情況下,亞馬遜雨林可能無法維持,導致盤地上的雨林於2100年前幾乎完全消失。但是,不同的亞馬遜盤地氣候模型得出不同的降雨量估計結果,由輕微上升至嚴重下跌的結果都有。結果指示出雨林在21世紀可能受到氣候轉變及去森林化的危害。

  乾旱的影響

  2005年,亞馬遜經歷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2006年7月23日,英國《獨立報》網站報導,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結指出,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遜乾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一個“引爆點”***原文:"tipping point"***,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