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與惠特曼有什麼關係

  郭沫若是中國一位十分著名的詩人,惠特曼是美國人,同時也是一位詩人,被稱作“詩歌之父”。郭沫若惠特曼兩人是不同時期、不同國籍的人,唯一的相同點是二人都是詩人,那麼二人又有何關係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郭沫若與惠特曼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當代中國的詩人,而且對文學和歷史有著十分深刻的學術研究。由於他出生的時代的影響,他更是一名革命家。而惠特曼是美國的一位著名詩人,開創了自由詩歌的格式,一生執著於自由與民主。郭沫若惠特曼的淵源則要從留學於日本的郭沫若第一次接觸到惠特曼的詩歌說起,當時是1919年,日本當地民眾為惠特曼舉行了一次慶祝其100週年誕辰的活動,並掀起了一股文學潮流。留學於日本的郭沫若當然也受到了影響,他在這種新興式的詩歌熱潮下創作了堪稱頂峰之作的《女神》。此後,在郭沫若的詩歌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惠特曼詩歌的影子。

  他們二人出生的時代不同,但他們對自我的強調與要求卻十分相同;二人的詩歌也都有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另外二人在詩歌中都極力弘揚民主的精神與思想;甚至在詩歌的意象上,兩位也有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將海比喻為人生,將海比喻為世間萬物,用海象徵人類文明的變遷。自然,有相同也有不同,離現今更近的郭沫若詩歌中,一直強調著改變現實生活和社會,尤其是五四運動後,郭沫若的詩歌更加偏向於改變社會狀態以及對革命的宣揚。因此,郭沫若詩歌中對革命的宣傳是惠特曼所沒有的。雖說郭沫若受惠特曼影響,但二人所受的文化不同,詩歌創作的思想也必當不同!

  惠特曼的詩

  惠特曼的著名詩集《草葉集》被譽為浪漫主義詩集,而這其中很多詩歌的內容都牽扯到了許多有關性的大尺度鮮明描寫,題材和思想在當時都是十分超前的。他的詩很多都是規格不一的,長短句也沒有什麼規律,可以說是隨意組合,徹底打破了美國非常規矩的詩歌格律,也創作了“自由體”的新型詩歌形式。

  惠特曼的詩不僅僅奇特在他的寫法上,他的思想風格上也非常與眾不同。惠特曼自小輟學打工,後來在印刷廠、書店做過學徒,也許是因此,他才不受教學上的拘束而自創詩歌新格式。惠特曼還下鄉當過教師,在那期間還創辦了一份報紙《長島人》。惠特曼生活的時代歷經了戰爭的洗禮、美國的政治內戰等大事件,而這些事件也對他的詩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惠特曼浪漫主義特點

  浪漫主義有幾大特徵,其中超現實主義就是這其中的一個,而惠特曼的詩歌特點就與超現實有密切的聯絡。首先,惠特曼基本是靠自己自學而成才,在當時,荷馬、但丁等人的文學作品對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再者,因惠特曼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可是他卻能夠自學感興趣的內容,並對自己的處境淡然看待,這也足以說明惠特曼的超現實主義思想是從那時就出現的。

  惠特曼浪漫主義不僅僅結緣於此,浪漫主義的一大特點是運用誇張的手法來表達極端的情感。在惠特曼的成名作《草葉集》中不僅大膽的以同性之愛作為素材,用詞更是毫不避諱。加上他六年級就輟學後來便一直與碼頭工人、車伕等市井俗人生活,是非觀與價值觀也已經形成,愛憎比較分明,而具有浪漫主義的人大抵都有愛憎分明的特點,故此惠特曼浪漫主義不僅僅是機緣巧合,更多的是與成長環境有關。

  另外,浪漫主義的情感表達一般都非常強烈,這一點與惠特曼的寫作風格以及他自己的愛情是完全符合的。雖然惠特曼極力洗清自己的性取向,甚至向外界透露自己有情婦和私生子,可是後人還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出了與惠特曼相識相戀並且一直攜手走到最後的同性伴侶——馬車伕皮特,這足以說明惠特曼情感的專一。惠特曼浪漫主義並不完全是巧合,除去無法選擇的成長環境,更多的其實是他自己對情感的尊重與專一的特性造就了他的浪漫,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留下著名的詩集以供後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