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炮製方法_炙甘草怎樣炮製

  炙甘草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製的甘草!那麼,炙甘草在炮製上通常有哪些方法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炙甘草炮製方法

  古代炮製文獻研究蜜制甘草最早見於唐代的 《千金翼方》,其上有“蜜煎甘草塗之”的記載。此外,有的文獻尚載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日:“蜜炒”,明代的《炮製大法》則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此外,明代的《先醒齋廣筆跡》、清代的《成方切用》都提到了“去皮蜜炙”。

  應先將煉蜜加適量沸水稀釋後,加入待炮製的甘草中拌勻,悶透,置炒制容器內,炒至黃色至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即可。

  先將待炮製的甘草放置於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熱,加入煉蜜共炒,至芳香泛黃,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即可。

  現代炮製工藝

  現代炮製工藝一種蜜炙方法為:先將 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勻,3~5 min,出鍋,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該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質佳。

  有文獻記載,對烘法與炒法炮製的蜜炙甘草進行研究比較,結果表明,兩者 甘草酸含量沒有明顯的差異。在同等劑量下,兩者有相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拮抗地塞米松對 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的抑制作用。

  烘製 蜜甘草的急性毒性實驗低於炒制蜜甘草的毒性。故認為現代化大生產可用烘法代替手工炒法,有利於統一工藝標準。席先容等報道,以烘製蜜炙甘草炮製品的外觀性狀、 甘草次酸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採用 正交實驗法,對蜜炙甘草炮製工藝進行優選,實驗得出最佳工藝條件是A2b3c2,即加入25%的蜂蜜,悶潤透心後,在60~C烘60 min。 段永紅等應用 重量法測定 生甘草、傳統蜜炙法和 機器蜜炙法的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實驗結果表明:甘草經蜜炙後,甘草酸含量損失約20%~30%,而傳統的蜜炙法與機器蜜炙法對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且外觀色澤均勻、無焦斑,入庫後儲存時間長,可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王萃揚等通過對種中藥飲片***包括甘草***使用微波爐蜜炙與傳統蜜炙方法比較,結果微波爐蜜炙飲片外觀、色澤等優於傳統蜜炙飲片,質量穩定性好,含水量明顯較低,差異顯著,且重複性好,操作簡單易控制,省時省力。 吳世強等總結10餘年使用遠紅外烤箱蜜炙中藥的炮製優點為:飲片色澤均勻一致,避免汙染,溫度有量易於掌握,減少勞動強度易於操作。黃樹清採用高壓高溫上蒸炙法蜜炙甘草取得滿意效果,其優點是:炮製品片面整齊美觀,有光澤,呈亮金黃色或深黃色,氣純香味甘甜,久貯一年不發粘,不發黴生蟲。炮製輔料的研究對於蜜炙甘草的用蜜量,《中國藥典》規定25%,《廣東省炮製規範》規定50%。

  炙甘草的藥用價值

  甘草有類似 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2.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 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3.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髮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 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症狀.因為甘草裡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於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

  5.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腫瘤生長的作用。

  炙甘草臨床應用多為 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湯。源於 漢代張仲景 《傷寒論》,原文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由炙甘草、生薑、桂枝、人蔘、 生地、 阿膠、 麥冬、 麻仁、大棗、 清酒組成。

  炙甘草的功效及作用

  現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種化 學成分,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臨床應用多為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湯。因此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可以從炙甘草湯中來分析。綜合歷代醫家,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與作用有以下四點:

  1、補陰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指出“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之滋陰一路也。”清代田宗漢《醫寄優陰論》也認為本方是“滋陰之祖方”。

  2、補血為主的功效,以清代 唐容川為代表的一派醫家認為炙甘草湯是“補血之大劑”。

  3、氣血雙補的功效和作用,以《註解傷寒論》為代表,認為炙甘草湯的功效當為氣血雙補,“益虛補血氣而復脈”。

  4、陰陽並調,清代醫家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指出炙甘草湯是“擴建中之制,為陰陽並調之法”。本方主治傷寒病後或重病恢復期陰血不足,血不榮心,虛羸少氣,心慌心悸,虛煩少眠,大便乾澀,舌質略紅少苔,脈象結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帶血,心悸氣短,心中溫溫液液,失眠多汗,脈虛細而數,或偶見結代。


猜你感興趣:

1.如何炮製水蛭

2.中藥是如何製成的

3.炙黃芪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