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的皇后叫什麼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又稱咸豐帝。清朝的第七位皇帝,那麼咸豐的皇后是誰?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咸豐的皇后,希望對你有幫助!

  咸豐的皇后

  咸豐共有三位皇后,在咸豐仍未繼位時,迎娶了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兒薩克達氏為嫡福晉,成婚兩年後病逝,待到咸豐繼位,追封其為孝德皇后。

  薩克達氏去世後,咸豐又迎娶了鈕鈷祿氏為嫡福晉,她是廣西右江道道臺穆揚阿之女,生性善良,不與人交惡,又無爭強好鬥之心,故於深宮厚院中獨留一片清靜之地,直到咸豐繼位被封為孝慈皇貴妃,咸豐二年,被封為皇后。

  咸豐對鈕鈷祿氏極為敬重,卻不偏愛,繼位之初,咸豐便下令廣招秀女,其中一位名叫蘭兒的宮女尤為出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咸豐寵幸,便懷上龍子,母因子貴,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蘭兒就是後來主宰清朝末代歷史四十多年命運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誕下皇子載淳後,葉赫那拉氏被晉封為懿貴妃。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在內憂外患的境遇下,於承德避暑山莊病逝。幼帝載淳被扶上皇位,時年六歲,遵照咸豐的遺旨,立皇后鈕鈷祿氏與同治帝生母懿貴妃並尊為皇太后,分別為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兩宮太后各掌一枚印璽,臨朝聽政,輔佐幼帝。

  慈安太后生性平淡,雖領命輔佐幼帝,但仍無心權政,相比之下,慈禧太后獨攬大權,待同治成年後,仍不肯放權,導致同治與生母之間隔閡頗大,反倒與慈安太后親近,又因慈安太后授權處死奸佞宦官安德海,正中慈禧心頭痛處,故兩宮太后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咸豐的兒子

  咸豐在位11年,三十一歲困於內憂外患,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葬於定陵。臨終顧命八大臣輔佐幼帝登基,將皇位傳於獨子載淳,即為同治。

  咸豐子嗣單薄,平安長大成人的僅為榮安固倫公主和同治皇帝,然而此二人剛成年便相繼去世,後代香火興盛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皇室一脈的運數,清朝後期皇室直系血脈幾近斷絕,同治成為最後一位皇室直系血脈的皇帝,這也標誌著清王朝大廈將傾的結局。

  同治皇帝即位後,在清王朝逐漸衰敗的歷史潮流中奇蹟般的出現了回暖局勢,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

  同治十一年,載淳在兩宮太后的主持下完成大婚,同時標誌著載淳獲得了朝政大權,兩宮太后臨朝聽政制度正式結束。但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並不甘心將大權交出,仍然對於朝政多加干涉,並命載淳定期向其彙報政務,諸多行為另載淳與慈禧太后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載淳甚至在多件事情上故意違背慈禧太后的意向而為之,使得慈禧太后對其兒子的惡意也越來越深,甚至到最後將同治幽禁,不久便傳出同治皇帝駕崩的訊息,在位十三年,去世時年僅十九歲。

  同治皇帝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團,清朝末期政局混亂,帝王皆少年喪命,後宮亂政,悉數歷代王朝出現如此局面,足以推算出大廈將傾,運輸已盡的結局。

  咸豐遺詔

  歷史上曾有人猜測咸豐臨終前為防備慈禧今後有野心專政,顧交待慈安太后若是葉赫那拉氏難以安分守己,可傳命八大臣將其誅之。但其言論難經推敲,此番遺詔並未留下書面資料。而咸豐顧命八大臣的詔書是有詳細的文獻資料的,可見咸豐遺詔指的是故名八大臣的詔書。

  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養病期間,積鬱成疾,臨終託付八大滿洲貴族,擁立幼帝登基。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在病重之時,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御前大臣景壽、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此八大臣子,頒佈諭旨,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其大臣輔佐朝政。

  咸豐如此煞費苦心,臨終託孤,是為防範何人呢?咸豐在位期間雖仍掌握實權,但地位及其危險,一則,是防範朝臣的勢力,以此八大臣為代表,可分為兩派力量,分別為皇室貴族,和軍機大臣,命其輔佐幼帝,也是有意平衡朝堂勢力,相互牽制。

  咸豐臨終特製“御賞”、“同道印”兩枚印章,作為日後頒佈詔諭的信符。而這兩枚印章一枚“御賞”交待給皇后鈕鈷祿氏掌管,另一枚“同道堂”本因交皇太子載淳收掌,但因其年幼,由其生母懿貴妃代為掌管。咸豐此番意圖實為命皇后與太后,以及八大臣聯合執政,避免出現有任何一方專權跋扈。

  然而最終時局沒能由咸豐控制,政治力量並未由其所想的保持平衡,咸豐去世後,爆發了辛酉政變,朝局成為了慈禧垂簾聽政的現象,且深深影響了中國近代五十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