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大全

  睡前講幾個歷史故事可以營造溫馨的心理環境,幫助孩子把情緒調節到準備入睡的狀態。我們應該怎樣為孩子選擇睡前故事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兒童睡前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兒童睡前歷史故事1、管牛不管人

  漢宣帝時,丞相丙吉下鄉考察民情,碰到一個群毆場面,傷者無數。丙吉視而不見,令車隊繼續前行。又見一頭犍牛在前狂奔,氣喘吁吁,一老農在後直追。丙吉馬上對衛士說:“把那老者叫過來問話。”丙吉與老農嘀咕一陣後,又若有所思地起程了。

  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麼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這樣的小事?”丙吉嚴肅地說:“百姓鬥毆,那是地方官員的管轄範圍。如果他們連這點兒事都管不好,還要他們幹什麼?我堂堂一國丞相,難道要給這些地方小吏當幫手嗎?”“那你有什麼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現在是早春時節,這個時候應該還不算熱,可是,你看這牛被人一追,卻氣喘吁吁,這說明節氣反常,直接影響到今年的收成和老百姓的溫飽。作為丞相,總攬全域性才是我的職責。”

  兒童睡前歷史故事2、盜不開的墓

  古代,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千方百計把墓穴建造得堅固,其目的是為了防備盜墓者,可事實是,許多墓穴仍然被挖被盜,有的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於春秋時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發掘時發現,古墓上被挖開了大大小小17個洞,說明盜墓者不知光顧過多少次。但至今,裡面的藏品仍儲存完好。

  難道這座古墓有什麼特別的防盜措施嗎?

  其實,在建造方法上,它與其他古墓沒什麼兩樣,不同的是,大部分墓穴砌築完後都是用土回填,而這座墓穴是用沙回填。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深的細沙,表層再填土封蓋。細沙裡放置了1000多塊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塊。

  當盜墓者挖洞時,旁邊的細沙會向洞裡流動,掩埋剛挖好的洞。當挖的洞很深時,極易造成塌方,輕則把挖開的洞掩埋,重則會把洞裡的人埋掉,更可怕的是藏在細沙裡的石頭,隨著垮塌的沙子墜落,成了打擊盜墓者的武器。

  這座古墓被後人稱為流沙墓,這就是它防盜的祕密。

  兒童睡前歷史故事3、荒年

  清朝前期的一個大旱年,一位老農莊稼歉收,便找到知縣,想減徵一些糧食。

  知縣問:“麥子收了幾成?”

  老農答:“三成。”

  “棉花收了幾成?”

  “二成。”

  “玉米收了幾成?”

  “二成。”

  縣官大怒,一拍驚堂木道:“兩個二成一個三成,七成的年景你還謊稱荒年?你抗交皇糧,給我拿下!”

  老農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人息怒,小的實在不敢胡說,我活了164歲,還沒見過這麼嚴重的旱情呢。”

  縣官一怔:“什麼?你活了164歲?”

  “是啊,”老農扳著指頭道,“我78歲,我大兒子47歲,小兒子39歲,加起來不正是164歲嗎?”

  縣官聽罷,思忖半天,說:“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就給你免一些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