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籍裝幀方法

  書籍裝幀在古代就出現了,那麼你想知道關於有哪些嗎?下面由小編向你推薦介紹,希望你滿意。

  

  書籍裝幀是書籍造型設計的總稱。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字型、字號,設計版式,決定裝訂方法以及印刷和製作方法等。

  書籍裝訂是書籍從配頁到上封成型的整體作業過程。包括把印好的書頁按先後順序整理、連線、縫合、裝背、上封等加工程式。裝訂所採用的方式稱為裝訂形式或裝幀形式。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商朝,人們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為了便於儲存,就將內容相關的幾片甲骨打孔並用繩串聯起來,就成為最早的“書籍”。這種 “書籍”似有裝訂之意,其實只能算作“書籍”裝訂的雛形。而真正意義上的書籍裝訂,當以簡冊裝為始。

  我國書籍裝幀的形式大致經歷了簡冊裝***周代***,卷軸裝***漢代***,經摺裝***唐代***,旋風裝***唐代***,蝴蝶裝***宋代***,包背裝***元代***,最後發展成線裝***明代***。現代書刊的裝幀形式,則可分為簡裝和精裝兩大類。

  現分述如下:

  1.簡冊裝

  簡冊裝是竹木簡的裝幀形式。在造紙技術發明以前,中國古代書籍主要是用墨寫在竹木簡上。人們將竹木劈成狹長的細條,經過刮削整治後在上面寫字,單獨的竹木片叫做“簡”,若干簡用繩編連起來就叫做“冊” 或“策”,這是現在稱 1本書為1冊書的起源。編簡成冊之後,以尾簡為軸心,朝前捲起,裝入帙內,以便收藏。

  2.卷軸裝

  卷軸裝始於帛書,是由卷、軸、鏢、帶四部分組成的、類似於簡策捲成一束的裝訂形式。卷軸裝型制,在其一長卷文章的末端設一較幅面寬度長出少許的軸,以軸為軸心,將書卷卷在軸上。縑帛的書,文章是直接書寫在縑帛之上的;紙寫本書,則是將一張張寫有文字的紙,依次粘連在長卷之上。卷的左端捲入軸內,右端在卷外,卷首一般裝裱有一段紙或絲綢,叫做鏢。鏢頭再繫上絲帶,用以保護和捆縛書卷。閱讀時,將長卷開啟,隨著閱讀進度逐漸舒展。閱畢,將書卷隨軸捲起,用卷首絲帶捆縛。

  卷軸裝發展到今天,雖然已不被書籍裝幀形式所採用,但在書畫裝裱中仍在應用。

  3.經摺裝

  又稱摺子裝。是在卷軸裝的形式上改造而來的。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閱讀書籍的需求增多,卷軸裝的許多弊端逐步暴露出來,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需求,如果看閱卷軸裝書籍的中後部分時也要從頭開啟,看完後還要再捲起,十分麻煩。經摺裝的做法是:將一幅長卷依一定的行數,沿著文字版面的間隔處,左右連續摺疊,形成長方形的一疊,最後在首末兩頁上分別貼上硬紙板或木板,作為護封。經摺裝的出現克服了卷軸裝的卷舒不便的問題,大大方便了閱讀,也便於取放。它的裝幀形式與卷軸裝有很大的區別,形狀和今天的書籍非常相似。

  4.旋風裝

  旋風裝有兩種說法:

  一是認為旋風裝由經摺裝演變而來,就是把經摺裝的書再用一張紙一半把書的第一葉粘起來,另一半把書的最後一葉粘起來,使首頁和尾頁相連綴。翻閱時,迴圈不斷,狀如旋風。儲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

  二是認為旋風裝是以一幅比書頁略寬略厚的長條紙作底,把書頁向左鱗次相錯地粘在底紙上,類似房頂貼瓦片的樣子,這樣翻閱每一頁都很方便。它既保留了卷軸裝的外形,又解決了翻檢時的不方便。

  5.蝴蝶裝

  蝴蝶裝是適用於雕版印書的特點而創造的。此種裝幀形式是把印好的書頁,以版心中縫線為軸心,使版心朝裡,單口向外,字對字地摺疊。並將折口一方逐頁粘在一張包背的硬紙上,然後裁齊成書。開啟書本,版口居中,書頁朝左右兩邊展開。翻動時像蝴蝶展翅,因而得名。宋元時期盛行此裝幀形式。

  蝴蝶裝的的缺點是,翻閱時必須同時翻動兩頁空白頁,否則容易產生無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裡的現象,閱讀不很方便。

  6.包背裝

  包背裝是將印好的書頁版心向外對摺,書頁左右兩邊朝向書脊訂口處,集數頁為疊,排好順序,書口向外,然後用紙捻裝訂成冊,天頭、地腳、訂口處裁齊,再裝上書衣而成。由於全書包上厚紙作皮,不見線眼,故稱包背裝。包背裝出現於南宋,盛行於元代及明中期以前。

  包背裝改變了蝴蝶版心向內的形式,不再出現無字頁面,但未解決易散脫頁的缺點,所以後來又發展為線裝形式。

  7.線裝

  線裝是古代書籍裝幀的最後一種形式。它與包背裝相比,不用整紙裹書,而是前後分為封面和封底,不包書脊,用刀將上下及書脊切齊,打孔穿線,訂成一冊,書脊、鎖線外露。

  線裝書既便於翻閱,又不易散破,是中國傳統的裝訂技術史上最為進步的形式,具有典雅的中國民族風格的裝幀特徵。至今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書”的象徵。

  8. 平裝,

  也稱“簡裝”,是鉛字印刷以後近現代我國書籍出版中最普遍採用的一種裝幀形式。平裝書內頁紙張雙面印,運用軟卡紙印製封面,成本比較低廉,適用於一般篇幅少、印數較大的書籍。平裝書為普通讀本,其書芯外有一裹背的封面,凡不是硬殼封面的書都是平裝書。

  平裝書的訂合形式常見的有騎馬訂、平訂、鎖線訂、無線膠訂、活頁訂、冊頁訂等等。

  騎馬訂:也叫騎縫鐵絲訂,是將內頁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書脊折口穿鐵絲的裝訂方式。騎馬訂的書沒有書脊,工藝簡單,成本低,常用於篇幅較小的單行本。

  平訂:將配好的書貼相疊後,在訂口一側離邊沿5毫米處用線或鐵絲訂牢。釘口在內白邊上,不像騎馬訂訂在書籍的折縫上。

  鎖線訂:將每個印張於書脊處戳齊,騎馬鎖線,裝上護封后,除書脊以外三邊裁齊便可成書。這種方法稱為“鎖線釘”。由於鎖線比較煩瑣,成本較高,但卻牢固,因而適合較厚的書籍或重點書籍,比如詞典。

  無線膠訂:是一種用膠質物代替鐵絲或棉線作連線物粘合書芯進行裝訂的方法,這是我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的一項西式裝訂技術。它成本低,效率高,出書快,讀者翻書也容易。不足之處是粘合不很牢固,適合較薄或普通書籍。

  無線膠訂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裝訂技術,我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了這種裝訂方式。

  活頁訂:在書的訂口處打孔,再用彈簧金屬圈或螺紋圈穿鎖釦的一種訂合形式。單頁之間不相粘連,適用於需用經常抽出來、補進去或更換使用的出版物。

  活頁訂形式新穎美觀,常用於產品樣本、目錄、相簿等。優點是可隨時開啟書籍鎖釦,調換書頁,閱讀內容可隨時變換。常見形式:穿孔結帶活頁裝、螺旋活頁裝、梳齒活頁裝等。

  冊頁訂,把冊頁裝為單頁散裝,再將印頁裁切一致,按順序排齊,外加包封即成。常用於少頁大開本的畫集、教學範本幾掛圖。

  9.精裝

  精裝書是相對平裝書而言的,凡是書芯外有硬殼、封面帶有頂頭布的書,都稱為精裝書。精裝書有的硬殼外面加彩印的護封,有的還加上腰帶、書籤帶,高檔的書還會有封套。其用料比平裝書講究:用各種質地、肌理紙做精裝書面料的稱為“紙面精裝”;用各種質地的紡織物做面料的稱為“全織物精裝”;書脊用織物或皮革,封面、封底用紙做面料的稱為“半精裝”;而供作禮品的“豪華本”、供收藏用的“特裝本”,書面用料往往是綿綢或皮革。

  精裝也是從西方舶來的方法。精裝書的內頁與平裝一樣,多為鎖線釘。護封用材厚重而堅硬,封面和封底分別與書籍首尾頁相粘,護封書脊與書頁書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閱時不致總是牽動內頁。書脊有平脊和圓脊之分,封面與書脊間還要壓槽、起脊,以便開啟封面。

  精裝書最大的優點是印製精美,護封堅固,不易折損,便於長久使用和儲存。但成本較高、價格較昂貴。

  精裝書的裝訂形式還有活頁訂、鉚釘訂、結繩訂等。

  總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書籍的裝幀形式也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演變過程。所有這些不同的裝幀形式,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於知識傳承的高度重視。現在,隨著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子書籍的出現又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傳統的紙質裝幀形式,不能不說是書籍裝幀史上又一次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