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保健方法

  現代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除了現代新的養生方法,也有很多人推崇中國的,中國傳統的養生方法很多,具體有哪些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中國之一:精神養生法

  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概述

  養生,即保養生命,又稱攝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過自我調養的方法來保養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壽。傳統養生學,是指在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下,探索人體生命規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論與方法的一門學科。

  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明確地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鐾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的養生觀點,為我國傳統預防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歷代的中醫藥學家和養生學家不斷地積累和總結流傳於民間的養生保健經驗,並著有大量的養生學專著,促進了我國傳統養生學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流派較多,各有所長,總體來講主要分為精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藥餌等六大學派。各學派的養生學說自有體系,各有所長,又兼收幷蓄,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養生保健方法。

  精神養生法

  精神養生法,是指通過淨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慾,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樂觀、開朗、豁達,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養生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理衛生保健法。

  傳統養生學強調“形神統一”的理論。所謂的“形”即形體,指人的機體而言,而“神”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徵象。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形神統一,是指形體與精神相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表現,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能夠統帥人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並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論,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反之,不良的精神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臟腑功能,使得臟腑的功能失調,氣血執行阻滯,抗病能力下降,正氣虛弱,而易於導致各種疾病。

  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為的人群比性格平靜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緒抑鬱還能夠引起人體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從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等。所以,精神養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精神養生包括神志養生和情志養生兩個方面的內容:

  1.神志養生法

  傳統醫學中所稱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神志養生法,是指通過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排除貪念,保持心態平和,使之健康長壽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少私寡慾,是指對自己的“私心”和“貪慾”要進行自我剋制並清除。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莊子是神志養生法的倡始人,他們提出了“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思想,即為人要質樸,不要私心太重,慾望太多。人生在世很難做到無私無慾,但私慾不可過多過高。何謂“貪慾”,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貪慾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有位作家解釋三種痛苦的原因時說:“想得到卻得不到――痛苦,經過艱苦的努力得到了,卻發現不過如此――痛苦,得到的東西不經意丟掉了,事後才知道原來很重要――痛苦。”只有通過自我剋制來控制自己的慾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滿足的“貪慾”,才能減少自己精神壓力和痛苦。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學會將私慾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進行自我調節、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只有私慾少和沒有“貪慾”的人才能淡泊名利,處世豁達,性格開朗,這樣就會有助於心神的清靜內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平時恬淡虛無,與世無爭,自然會精神內守,陰陽平和,氣血旺盛,邪無所容,百病不生。

  2知足常樂,是指對自己所處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要有充分的滿足感。

  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無憂”和“知足”即是自我內心世界的自我體驗和感覺,是情感世界自我調節的結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應該對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滿足感。“知足常樂”就是要這種滿足感通過自我的內心世界的調節使之達到最高值。魚兒不必羨慕鳥兒能夠在空中飛翔,鳥兒也不必羨慕魚兒能夠在水中遨遊,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東西。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是你擁有而別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東西則是別人擁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如果你總是去想自己擁有而別人無法得到的東西,你就會感到滿足,感到快樂,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靜;如果你總是去想別人擁有而你無法得到的東西,你就會感到失望,感到沮喪,感到不幸,心神就會感覺不安。自己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具有充分的滿足感,心情自然會愉快。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憂無愁,知足常樂就會有一個好心情,就會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著陽光和歡樂,這樣的人自然會健康長壽。

  “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也是神志養生保健方法所需遵循的信條之一,即是在滿足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現狀的同時,還要積極地進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