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近代橋樑史的先驅茅以升

  茅以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那麼你嗎?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提供的近代橋樑史的先驅茅以升的相關資料,讓我們來進一步瞭解。

  

  近代橋樑史的先驅人物茅以升,一生成就非凡,和他自小樹立的勤奮好學有關。他經歷了十四年的學習生涯,特別是對國外先進的文化知識的掌握,使得他能夠在國內橋樑界取得重大成果。茅以升在唐山工業學院的成績非常優異,考出了以前從來沒有人達到的高分,成為了學校的公費保送生。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接收了這位中國學子。可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大學教育水平並不看好。有一天茅以升被叫到了教務室,土木工程系教務官對他說必須經過入學考試,如果成績不及格,學校拒絕接收。茅以升在學習上非常自信,他同意了這個要求。第二天在他一個人的考場內,茅以升毫不慌亂,認真答卷,還不到規定時間就交上了答卷。結果,考試出來的成績讓教務官讚歎不已,中國的學生分數遠比他們本校的尖子生分數還高。為了表示之前唐突的歉意和對中國學子的敬意,康奈爾大學決定以後只要是唐山工業大學保送過來的學生都免於參加入學考試。茅以升在康奈爾學校畢業的時候也同樣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校的榮譽稱號。茅以升刻苦拼搏的學習精神給母校帶來了榮譽。茅以升的故事中外國求學替母校爭光,是茅以升一生光輝成就中的一個小情節。茅以升的一生就像他說的,遇到深淵或者洪流可以依賴的就是這做奮鬥之橋。茅以升的故事對我們具有指導意義。

  茅以升,也許現代年輕人對這個名字只是聽說過,但還不熟悉。錢塘江大橋則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而這座大橋的建造者就是這個人。錢塘江大橋,是一座橫架在錢塘江上連線上海和浙江江西等地的交通樞紐。這座橋是中國第一個現代大橋,工程浩大,建築水平超過了同行業甚至國外的許多專家。茅以升是什麼專家,答案昭然揭曉。一個行業內優秀的專家,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衡量。茅以升是什麼專家,有充分的真實資料可以論證。第一,豐富的文化知識。茅以升很小就進入中國新式學堂學習,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唐山專業學校。畢業後直接被國家送往美國大學繼續學習,並且被授予了優異工程研究生的榮譽。十四年的學習生涯,為茅以升建造橋樑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第二,豐富的實戰經驗。回國後,帶領人們成功建造第一座現代化大橋,在造橋中發明了許多新式造橋法。第三,傳道授業,著書立說。茅以升在中國工程學教育上付出了許多努力,他開創學校,給後代學習橋樑創造了專業的學習環境。茅以升晚期把畢生的橋樑知識都寫成了書籍,使知識的火種代代相傳。

  茅以升是什麼專家,他不只是橋樑專家,也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他身上的品格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學者專家,他一生對祖國的貢獻,值得後人永遠紀念和景仰。茅以升一生都貢獻在了橋樑事業上。年輕時期在美國留學,寫的博士論文橋樑桁架之次應力中的傑出理論,被人們稱為茅氏定律。後來寫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主要都是和中國的橋樑有關的。茅以升的作品代表有中國古橋和新橋,橋樑史,錢塘江大橋等。新中國成立後,他創辦了橋樑工業學堂,並且在多家大學裡擔任教授,傳授橋樑專業知識。晚年的時候,較多的精力用在了寫書上。茅以升的作品也是在晚年時期比較多。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出版了兩本書,錢塘江橋和武漢長江大橋。七十年代,寫成了中國古橋和新橋。這本書歷數了中國古代的橋樑到現代橋樑的歷史變遷,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譯文版本,日本,法國,德國,美國,西班牙等都有這本書的發行。他在八十年代寫下了對於錢塘江大橋建造的回憶自傳。除了早先對橋樑次應力的理論研究,中國橋樑歷史的編著外,還發表了許多的科普類作品。作為一名教育家和十幾年的學習經驗,他寫了許多的學習方法論。茅以升作品也反映出他對教育的思考,包括了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方法,以及開創橋樑學科的歷史意義。

  的成就

  他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10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為我國和世界橋樑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樑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茅以升,解放後任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院院長,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茅以升為我國和世界橋樑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