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三賢寇準的生平簡介

  寇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寇準的生平簡介

  寇準也是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曾經是朝廷裡的重臣,因此寇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寇準自己也聰明好學所以小小年紀就能夠寫出很好的詩文。後來在寇準19歲的時候,寇準就成功考取了進士,在面見宋太宗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年紀小的不容易被錄用,所以叫他增報年齡來增加自己被錄用的機率,但是寇準為人正直就沒有這麼做。

  後來寇準當官之後一直就敬忠職守,剛正不阿,因為直言不諱所以被宋太宗認為是他身邊的魏徵,當時發生了兩起受賄案,結果收錢收的少的祖吉被處死了,但是收受賄賂更多的王淮卻因為他那個大官哥哥的緣故得以倖免於難。第二年的春天,發生了一起大旱災,寇準就藉此機會提出了這件事,因此宋太宗知道了寇準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寇準連連升官,成為了當時的重臣。

  後來宋太宗死了之後,太子即位,遼國趁著這個宋朝發生動盪的時候,乘機入侵,宋朝軍隊不敵,連連大敗,遼國趁著這個機會率兵南下,直逼皇城而來,當時的朝臣都慌了神,一個個都想著遷都來躲避遼國的進攻,但是寇準堅持認為應該一戰,認為敵人長途奔襲,而宋朝軍隊則是以逸待勞,文臣武將都很團結,如果宋真宗能夠御駕親征必然會大獲全勝。這樣的主張獲得了宋真宗的許可,之後寇準一面打探敵軍情報,一面制定詳細的戰術方針。雖然遼軍看似聲勢浩大,但是其實因為兵線太長,糧草運送不便沒有多大的優勢,要是真的一戰,宋朝軍隊必然可以大勝,可惜宋真宗自己戰鬥意志不夠堅決,再加上有著一幫的主和派,所以宋遼雙方最後還是選擇了議和,簽訂了著名的“檀淵之盟”。

  後來寇準因為在宋遼交戰中主戰的表現,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攻擊,被貶謫到了偏遠的地方,因為和當時的權臣丁謂不和,寇準被丁謂假借皇帝的名頭一再貶謫,最後在雷州為官的時候因病逝世。

  寇準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寇準北宋三朝名臣,出身名門,歷經官場沉浮,曾經兩次為相,為人正直,忠於朝廷,敢於直諫,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愛戴,坊間有不少他的故事被流傳至今,包括寇準罷宴、無樓臺相公、寇準抗遼、寇竹渡等,此外,據說“水晶糕”是由他命名的。

  寇準罷宴:寇準早年被宋太宗賜婚取了皇姨宋娥,婚後兩人每天設宴享樂。有一天,寇準的舅舅趙午來找他,他連忙叫舅舅坐下。趙午感嘆道:“你每天這樣享樂,我就想起姐姐吃了一輩子的苦,從沒享受過。”寇準聽了連忙下跪,自知不該貪圖享樂,忘了母親生前苦難。趙午一直不肯入席,說:“你在這裡吃得這麼好,可知道家鄉遇災,餓死了許多人。”寇準愧對家鄉,撤掉宴席,請旨回鄉賑災。

  寇準與水晶糕:寇準回鄉探親,得到相鄰的歡迎,家中也已經佈置好了,因當天是他的五十生辰,充滿了祝壽的氣氛。寇準謝絕了鄉親們的禮物,並設宴招待他們。侍從奉上了一道別致的點心,外表晶瑩剔透得跟水晶一樣,還附上一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寇準很高興,將糕點命名為“水晶餅”。

  寇準背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準,他才智過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員。寇準十幾歲便考取進士進朝為官,深受皇帝與百姓的讚賞。年輕的時候官路還算平順,步步高昇。但是到了中年之後,隨著官職的不斷提升卻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經兩次任相國,但晚年被貶死於異鄉!

  寇準是北宋有名的良臣,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也被後人一再傳為佳話。寇準背靴就是一個發生在寇準身上的故事。當時皇帝聽從讒言,將楊延景充軍雲南,而奸賊則趁機假傳皇帝旨意想毒害楊延昭。由於楊家世代忠良,獄中好友代替楊延昭喝下了毒藥。後來楊延昭這才逃離一死,家人為其假辦喪事,本打算後面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當時寇準身為朝中大臣深受八賢王的喜愛,聽到楊家遭此大難非常悲憤。便與八賢王一同前往楊家悼念,一向聰明過人的寇準在楊家喪事上看出了端疑。寇準當下與八賢王商量在楊家留宿一夜,晚上寇準發現楊延昭妻子手提一個籃子獨自一人前往後院。寇準便偷偷跟了上去,沒想到深夜路黑,楊延昭妻子不小心摔倒,而寇準也由於緊張碰掉了帽子和靴子!

  當寇準在尋找帽子與靴子的時候,發現楊妻籃子倒出的是飯菜,為了趕上楊妻,寇準不得不揹著靴子緊跟其後。寇準終於發現,楊妻將飯菜送到後院房屋內,還聽到楊妻與楊延昭的談話。寇準知道楊延昭並沒有死,心裡萬分高興,便立刻回房告訴了八賢王。對於八賢王和寇準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好訊息,他們兩人悄悄會見了楊延昭。這才讓後代明將楊延昭,有機會重新回到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