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錢穆生平簡介

  錢穆,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字賓四。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錢穆生平簡介

  錢穆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學者,著書數量眾多,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認為歷史是貫穿的,他的觀點在當時不被人認同,但錢穆用他的堅持贏得了後人的贊同。在學術巔峰時期,由於時局動盪他放棄了學術研究,轉而辦學,創辦了新亞學院,給流亡到香港的學生一個棲息地。雖然有人評論他為了創業荒廢學術,導致後期再無建樹,但是老先生對於國學的奉獻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錢穆創辦學院新亞學院,辦學中秉持著不牟利原則,堅持用中文授課,這些要求體現了他的一顆中國心,當時許多香港學校的老師慕名而來,免費授課,一時新亞學院的學習風氣濃厚,吸引了許多學子。

  錢穆先生的後半生歷程從廣州開始到臺北結束,並沒有劃上一個圓圈回到起點,濃烈的愛國之情處處體現在他的教育中,新亞學院的創辦體現了這種愛國之情,在民族存亡之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遞文化薪火。後來與其他兩所學院合併,老先生親自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從中文一詞中可以看出先生對於祖國的濃厚思念之情。

  史學大師錢穆先生的愛國情懷和為了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崇敬,艱苦的辦學環境中,以書為伴,用書籍的力量慰藉自己的病體,晚年因病雙目失明的他還醉心於教學,參加了多場講座,他的授課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座無虛席,錢老先生一生奉獻,無私教學,令人尊敬。

  錢穆作品介紹

  錢穆是一代國學大師,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錢穆作品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錢穆為講課所寫的講義《國學概論》,該書用通俗的語言表述了學術思想的流轉變遷,因其語言通俗、淺顯易懂被作為中國學術思想史初學者的必讀物品。

  《先秦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該書涉及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考辯數篇。是經典的文化著作,對其日後的作品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國史大綱》是他於抗日戰爭時期所著的一本通史,這本著作也被視為國史上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創作於獨特的歷史背景下,採用大學教科書體例編寫,內容簡要。從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等方便著手把握時代發展。為當時的中華民族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文化史導論》是其另一部講述對中國文化看法的著作,本書表面專門論述中國文化,其實也講了中西方之間的差異。該書著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國內戰爭不斷,人心不穩,在這樣的背景下,錢穆寫下這本書,讓國人看清中西差異,這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學術代表作。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其另一代表作,本書是研究清代學術史的著作。該書敘述了51位學術人物的思想,引用廣泛、考證精良。

  錢穆還有許多作品都是非常經典的,有著重要的影響。像《中國歷史精神》、《中國學術通義》等等。

  錢穆與錢偉長

  國學大師錢穆錢偉長是叔侄關係,兩位先生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錢穆先生學識淵博,對於國學的研究沒有人能比,錢偉長的名字是錢穆取的,希望這個侄子能夠像建安七子中的著名學者徐偉長一樣做個大學問家。對於叔父的深厚期望,錢偉長也沒有令他失望,在錢穆的薰陶下,錢偉長考取了五所大學,當時也是受叔叔錢穆的影響選擇了中國文學系。時局動盪之際,錢偉長深知以技術救國,轉而攻讀物理,並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

  錢穆錢偉長的情誼深厚,然而卻因時局的變化令叔侄二人數十年沒能見面,抗戰勝利後的錢穆前往香港辦學,為流亡學生開闢了學術的新天地,創辦新亞學院,卻從此再沒能回到祖國,直到八十年代,分別了三十多年的錢穆錢偉長才再次重逢。短暫的見面之後又是十餘年的別離,這次離開竟是永別,1992年錢穆先生在臺北逝世,由於政治原因,不能親自悼念叔父,唯有寫下輓聯表達悲痛心情。

  如果沒有錢穆的栽培,錢偉長的人生又當另作他論,作為長房長子的錢偉長父親早逝,全靠叔父提攜,雖然靠著自身的勤奮考入大學,這其中不乏錢穆的教育和影響,所以後來幾十年的分離,二人都對彼此牽掛不已,錢穆錢偉長之間的深厚情誼已經超越了叔侄,更像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深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