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兩極格局形成的原因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則迅速崛起,世界形成兩極格局,那麼你知道兩極格局形成的原因嗎?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1947年的冷戰的形成加劇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條件和原因:美蘇實力的抗衡,二戰改變了世界各國力量的對比,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和蘇聯則迅速崛起。

  美國:經濟上,二戰以前,美國已經是世界是上第一經濟強國,戰爭期間經濟實力極具膨脹。軍事力量在世界是絕對優勢地位,軍隊人數多,裝備先進,有核武器,在世界許多地區有駐軍。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做後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戰後確立了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對國際政治有巨大影響。

  蘇聯:戰後蘇聯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 世界強國。儘管蘇聯在戰爭中遭受損失,但其為反法西斯做出巨大貢獻,國際聲望提高。經濟上:戰爭結束後,蘇聯採取一系列措施,將工作重心由戰爭轉變為和平建設,國民經濟迅速從戰爭創傷中恢復過來。軍事上:從二戰後期開始,蘇聯一直保持軍事力量,戰後,蘇聯成為 聯合國創始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事務中影響舉足輕重,東歐各國在蘇聯的影響和支援下、走上了 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蘇聯美國戰略對立;二戰結束,他們失去合作基礎,意識形態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它們的關係。

  二戰後兩極格局簡介

  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 北約與 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 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

  時間上兩極格局存在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1991年底蘇聯解體為終點。表現在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北約和華約的軍事對峙,對第三世界的爭奪,經濟上的相互的禁運和封鎖,軍備上的瘋狂競爭,妄圖取得戰勝對手的優勢,意識形態上的相互攻擊。總的來說,就是以美國和蘇聯的兩大集團在世界的權利結構中佔據絕對主導位置,相互敵視、對峙,但是又不能擊敗對手的世界權力劃分形勢。

  政治上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勢不兩立。

  軍事上兩大集團強烈對抗***全面 冷戰和區域性侵略與反侵略鬥爭***。

  兩種型別經濟並行發展、交往很少***封鎖與反封鎖***。

  兩大陣營內部基本是 一元結構、一箇中心。

  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