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的交戰雙方是誰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的一場新軍閥混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中原大戰的交戰雙方

  中原大戰是國民黨內部因爭奪權力而爆發的一次戰爭,其戰爭規模達到了近代史的之最。中原大戰的交戰雙方一方代表人物為蔣介石、張學良,其對立方的代表人物是閻錫山、李宗仁、張發奎。因此簡單來講就是蔣馮閻戰爭。

  在中原大戰的交戰雙方中,蔣介石一方代表著國民黨的中央政府,閻錫山、李宗仁、張發奎一方是應國民黨左派代表汪精衛的聯合而發起反蔣挑戰的地方軍。在雙方的交戰過程中,張學良的立場對戰爭的結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中原大戰的戰爭初期,張學良成為雙方討好的物件。在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確立了對蔣介石的支援,此決定為蔣介石在中原大戰的權力爭奪戰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反蔣方共有5個方面軍約80餘萬人,其西北軍和晉軍為主力軍。李宗仁帶領第一方面軍,從廣西起兵一路北上到武漢;馮玉祥率領第二方面軍從鄭州地一路向東攻進到徐州,與李宗仁的軍隊在武漢會師;閻錫山帶領第三方面軍,從河北向南攻進到濟南地區,目的是與馮玉祥匯合共同進攻徐州,進兵南京;石友三率領第四方面軍在濟寧等地區做出戰力貢獻,同時配合閻錫山部隊會攻濟南。

  面對對方對號稱80萬兵力的反蔣盟軍,蔣介石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劣分析,調兵約60餘萬,將其彙編成4個軍團,並親自挑選司令官,韓復榘帶領第二軍去防守山東禹城等地,目的是阻擊閻錫山部隊南下;劉峙領導第二軍團,在徐州、碭山、宿縣等地進行戰爭準備;何成濬率領第三軍團,在漯河地區進行集結;陳調元做預備軍團領導人物,在濟寧、菏澤地區集結為應戰做充分準備。最終蔣介石、張學良一方保住了政權,贏得了勝利。

  中原大戰時間

  八十五年前,在中國的華中地區,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軍閥混戰,交戰雙方是以馮玉祥閻錫山為首的反蔣聯盟與以蔣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史稱“中原大戰”。那麼,中原大戰時間是多少呢?

  中原大戰時間其實非常短,只有半年左右,而之所以爆發迅速,結束迅速和它的爆發原因離不開。中原大戰的爆發原因是蔣介石代表的南京國民政府代替張作霖的中華民國軍政府而獨裁統治全國,破壞了其他軍閥的利益,引起了往日同盟的閻錫山,馮玉祥,石友三等軍閥的不滿,在多次公開反對無果的情況下,組成反蔣聯盟,意圖使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垮臺。

  但因為各個軍閥集團的利益關係不同,使其不能團結在一起,雖然也採取了軍事行動,但被蔣介石代表的南京國民政府逐個擊破。在擊敗多個軍閥集團後,蔣介石逼迫閻錫山順服他,但閻錫山不為所動,反而暗中聯絡與蔣介石有深厚矛盾的馮玉祥和被蔣介石打敗的各個軍閥,暗中準備通過戰爭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所以,也就是從1930年初開始,反蔣聯盟就在為討伐蔣介石的戰爭做準備。也就是中原大戰的緩衝時間。

  1930年三月,離中原大戰爆發時間還有兩個月,閻錫山宣佈就職中華民國海陸空總司令,4月,李宗仁,馮玉祥和張學良任職副總,其他軍閥集團積極響應,組織方面軍向南京政府逼近。南京政府也做出來應有的行動,多次交涉無果後,南京政府這才決定出兵伐閻,並於五月一日在南京誓師,五月十一日,中原大戰正式爆發。

  所以說,中原大戰時間是1930年的5月到1930年的11月。

  中原大戰閻錫山為何敗給蔣介石

  中原大戰閻錫山為何敗給蔣介石這個問題要從兩點來說, 從直接原因來說是輸在石友三的反戈一擊上, 從根本原因來說是輸在閻錫山的愛錢如命上。

  在國名黨軍閥中, 閻錫山是出了名的愛錢如命,那麼和中原大戰閻錫山為何敗給蔣介石的原因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要從導致中原大戰失敗的關鍵人石友三說起了。在閻錫山決定反蔣時,為了讓軍閥石友三的支援他, 閻錫山派周玳去河南新鄉遊說石友三。 周玳臨走之前, 閻錫山曾囑咐到石友三見錢眼開,若開口要錢,可酌情答應。當週玳趕赴新鄉,石友三果真立馬哭窮, 提出讓閻錫山撥付部分軍餉才肯參加反蔣聯盟的條件。周玳聽後,一邊歎服閻錫山有遠見,一邊承諾給石友三80萬元款。 石友三果真見錢眼開, 馬上表態將緊跟閻錫山。

  周玳回到太原,閻錫山知道這件事後心疼至極, 不僅不誇周玳反將周玳奚落一番,此後,閻錫山決口不提給石友三錢的事情, 石友三見此大為火大,大罵:“不給錢,休想老子給他賣命!”。後來在將領的勸說下,閻錫山忍痛給了石友三30萬元。雖說石友三勉強參加了“反蔣聯盟”,可心裡一直憋著火。結果在中原大戰中由於閻錫山拖延不給軍餉, 同時蔣介石又在承諾100萬軍餉的誘惑之下, 石友三立馬叛變。 導致閻馮聯軍亂了陣腳,不久敗北。

  中原大戰閻錫山為何敗給蔣介石?表面上看是輸在石友三的反水, 實則是輸在了閻錫山的視財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