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是拿破崙為了徹底打敗奧地利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拿破崙取得了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決定勝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結果

  1809年,法國與奧地利開展了一場戰況空前的戰役——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的結果,也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拿破崙命馬塞納無論如何要守住左翼,又命洛里斯託納與德魯奧將近衛軍六十門火炮也投入戰鬥,用於集中炮轟位於瓦格拉姆、阿德克拉之間的奧軍中心。在長時間、高強度與大規模的炮擊之後,貝西埃爾率重騎兵師向奧軍步兵衝去。緊隨其後,麥克唐納所率二十營步兵與之後的馬爾蒙與符雷德之部隊相繼突破奧軍中部。與此同時,屬右翼之達武於馬爾格拉夫-新錫德爾以南,橫渡魯斯巴赫河,並於席捲整個奧軍左翼之後亦向瓦爾格拉姆合圍。激烈的戰鬥之中,奧軍之抵抗十分英勇。然而,下午4時,查理大公獲悉其弟約翰之部隊離戰場仍有10英里之遠。他意識到其圍殲法軍之計已告失敗,並感到即使屠殺繼續也於事無補。於是,他命令部隊脫離戰鬥而撤入摩拉維亞山區。除去重傷員與被打壞火炮的丟棄,其撤退井然有序。法軍已精疲力竭,無力追擊,所有預備隊均已用光。雙方在炮戰中都投入了超過四百門的大炮,傷亡慘重。法軍傷亡大約高達三萬餘人,奧軍亦大約有二萬六千人。查理大公率軍以數路縱隊向北撤退。次日法軍才不緊不慢進行追擊。

  7月10日,馬塞納追上奧軍後衛,兩軍交手,奧軍落敗。此後,奧皇於11日委派列支敦斯登親王前往向拿破崙請求休戰,拿破崙欣然同意。三個月的艱苦談判之後,雙方在10月14日於肖恩布魯恩宮簽訂和平條約。

  最後,拿破崙對麥克唐納、馬爾蒙與烏迪諾分別授予元帥銜。他晉封達武為埃克繆爾親王,並晉封馬塞納為艾斯林親王。

  通過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的結果,可以瞭解到,雖然這次戰役法軍勝利了,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簡介

  自從英國將軍穆爾所率領手下英軍撤退之後,拿破崙以為他已經排除了英國干涉西班牙政權的可能性。只有西班牙旁邊的葡萄牙仍然需要被征服。可是,在征服葡萄牙之前,奧地利的問題似乎很嚴重。因為在第二次反法聯盟中,奧地利不僅奪回了義大利的領地,還打敗了法軍。這讓拿破崙很是惱火。因此為了打敗奧地利,拿破崙決定再次出征。

  1809年,經過前期準備以後,拿破崙出征奧利地。一路上也是順風順水。因為多瑙河谷是通往維也納的捷徑。1805年的烏爾姆大捷,拿破崙也是由此達到維也納。因此這條道路對拿破崙來說並不陌生。

  為了抵抗法軍,奧地利也加緊調兵調兵遣將,查理大公組織了9個軍的兵力共26萬人。同時還有兩個軍10萬餘人作為戰略預備隊。這樣的守備力量明顯高於拿破崙的經過兵力。因為拿破崙可調集的兵力也只有9萬人。面對這種情況,拿破崙決定採取攻勢防禦的戰略。聚集可用的兵力,等待著奧地利軍隊戰略意圖的暴露。一旦發現有可乘之機,就後發制人,扭轉戰略的主動權。

  最終,在多瑙河谷地區,法軍與奧地利軍隊展開了一場廝殺,最終,法軍在這次戰鬥中獲得了勝利,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一方。

  通過多瑙河谷戰役簡介,我們看到了拿破崙對霸權的渴望,但這也成為了他最後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過程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指的是在1809年,拿破崙覺得英國已經不能夠再幹涉西班牙的勢力,在他看來當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將奧地利徹底打敗,並且佔領奧地利地區的首都城市,而多瑙河谷則是通向首都最近的道路,所以拿破崙很快就進行了一場戰爭,也就是多瑙河谷戰役,而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過程也是十分激烈的,最終結果是法國贏得了勝利,那麼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過程是怎樣的呢?

  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過程還要從這一年的二月份開始說起,當時拿破崙帶領著陸軍一起組建了觀測軍,本來預計是在三月份的時候到達斯特拉斯堡的,於是拿破崙便發出了最後的警告,希望德國等國家可以感受到奧地利的危險,而這些國家也必須在三月二十日之前將軍隊交給拿破崙。到了三月二十八日這一天,拿破崙已經做出了最為詳細的指示,只不過在戰爭開始之後,他的局勢卻陷入了必須兩線同時作戰的境地之中,這是他沒有預料到的。

  就在拿破崙為了西班牙指揮失敗生氣的時候,奧地利搶先一步進攻羅馬,並且直接進入了多瑙河谷中,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抗爭,法軍只是經歷了奧地利進行的輕微的抵抗,但是這只是奧地利方面的圈套而已,拿破崙的軍隊之後又經受了自然災害的傷害,經過拼死的努力才恢復了一些力量。然而拿破崙並沒有因此而被擊倒,到了六月份他一直關注著最新交通線的工作,而在最後的戰役之後奧地利只能撤退出去,法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