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之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文永之役,即第一次元日戰爭,發生於日本文永十一年、元朝至元十一年,當時日本後宇多天皇的年號為“文永”,稱“文永之役”,此役元軍以失敗收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文永之役的經過

  文永之役是發生在日本的一次重要的戰爭,元朝的忽必烈在建立政權之後一直想要攻打日本,於是一場大紛爭就此拉開了序幕。發生戰亂的那一年年號就是文永,於是便用這個年號來稱呼這次戰爭。對於這次戰亂很多人都知道結果是元軍方面失敗了,可是文永之役的經過具體是怎樣的卻並沒有多少人瞭解,那麼文永之役的經過到底是怎樣的呢?

  文永之役的經過還要從1274年開始說起,忽必烈一直想要奪取日本的政權,為此他也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到了六月份他突然命令人們建造了九百艘軍艦,兩個月之後他將忻都作為主要的帶兵元帥帶領著各種軍隊總計三萬多人浩浩蕩蕩的穿越了海峽向日本發起征討。再出發幾天之後元軍非常容易的就進攻了對馬島,並且殲滅了守護這個島的守衛軍。之後在十四日這天的黃昏四百多名元軍將壹岐島上的騎兵全部誅殺,並且將元軍的氣質插在了這個島嶼上。不久後又和日軍的左衛門尉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日本無法阻擋元軍的進攻,只好退回到城內進行守護。

  文永之役的經過中還介紹到了後來的情況,在攻佔博多灣的時候因為地形特殊,所以元軍只能分為兩撥人來進攻,然而這時候幕府已經集結了十萬優秀的士兵,在這種情況之下文永之役早已經註定了元軍失敗的結局,元軍也熟知這一點,所以打算儘快撤退,可是沒想到在撤退的過程中反而遇到了颱風,這才出現了損失慘重的現象。

  文永之役影響

  在公元1274年忽必烈發起了征討日本的行動,因為這一年的年號正是文永,所以人們便稱呼這次的戰爭為文永之役,這場戰爭雖然是忽必烈發起的,可是最終失敗的一方也是他,元軍開始時率領著三萬多士兵登上了日本的領土,可是回到中國的時候手下的將士加起來也不過是一小部分了。作為一次重要戰役來說文永之役影響是重大的,那麼文永之役影響是什麼呢?

  文永之役的影響其實是分為幾個方面的,首先是日本方面幕府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這種突襲的事件,於是在博多灣附近建造了長度大約二十公里的石牆,這條石牆後來也被人們稱為是元寇防壘。日本朝廷得到勝利的訊息之後十分的高興,當時的龜山上皇開始在國內各個寺廟神社中進行祈禱,表面上也是得意洋洋的樣子。然而北條時宗卻並沒有十分在意這場勝利,反而是更加沉穩的分析了局面,他知道元朝並不是一個小的國家,肯定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討伐日本,面對這樣的情況他開始向全國發出征兵令,就連僧兵也被調動起來準備保護國家。同時他還對各國各地的武士進行了詳細的分配,要求各地的武士必須隨時準備應戰。

  另外文永之役的影響還體現在元軍方面。忽必烈信誓旦旦的出征卻狼狽不堪的逃了回來,他十分的惱怒,不甘心失敗的他再次集結軍隊準備第二次攻打日本,另一方面他也派出了使者對日本進行勸降,只不過因為幕府方面態度十分強硬而始終不能夠如願。

  文永之役簡介

  文永之役是歷史上首次爆發的元日戰爭,這件事發生在文永十一年,而那個時候後宇多天皇的年號恰好正是問永,所以歷史上將這次事件命名為文永之役,這次戰爭的結局時元軍方面戰敗。關於這次戰亂的相關事蹟在文永之役簡介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那麼文永之役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次的事件的呢?

  在文永之役簡介中首先介紹了這次事件的歷史背景,在1271年忽必烈成立了大元帝國,自從建立了政權之後他以前攻打著南宋,另一方面也做好了隨時橫穿海峽攻打日本的準備。在文永十一年忽必烈在朝鮮地區利用徵來的三萬五千人成功的創造出九百艘戰艦,在這一年的十月開始啟程開始了征討日本的行動。

  另外文永之役簡介中還介紹到他們在出發幾天後成功的將對馬島上的日軍全部殲滅,之後又將元軍的旗幟插在了壹岐島上,在此之後元軍便以勢如破竹的姿態在幾場戰役中都打敗了日軍,很快就到達了博多灣,元軍分為兩路同時進攻,日本處於被兩面夾擊的狀態,受到了慘痛的打擊。在這之後元軍因為戰線過長出現後援跟不上的現象,只好做出撤退的打算,可是就在那一晚元軍被颱風襲擊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元軍大概有一萬三左右的士兵在這次颱風中遇難,等到回國的時候已經只剩了少量的軍隊。在這次戰役之後幕府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元軍突襲,於是修建了大概二十公里的石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