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典故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中包羅永珍,有關於歷史典故的,中國宗教文化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返老還童

  這個成語來源於《雲笈七籤》,......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為童,漸從此矣! 劉安,漢文帝弟淮南王厲的長子,文帝十六年,襲父封為淮南王,好文學,曾奉漢武帝之命作《離騷傳》,“返老還童”是晉朝人葛洪撰寫《神仙傳》一書中一則有關淮南王劉安的傳說故事。

  相傳,劉安自年青時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後,更是潛心鑽研,四處派人打聽卻老之術,訪尋長生不老之藥。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髮銀鬚的老漢求見,說是他們有卻老之法術,並願把長生不老之藥獻給淮南王。劉安一聽,知是仙人求見,真是大喜過望,急忙開門迎見,但一見那八個老翁,卻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八個老漢一個個白髮銀鬚,雖然精神矍鑠,但畢竟是老了呀!哪會有什麼防老之術呢? “你們自己都那樣老了,我又怎麼可以相信,你們有防老之法術呢?這分明是騙人!”說完,叫守門人把他們攆走。 八個老漢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們年老嗎?好吧!那麼,再讓他仔細地看看我們吧!” 說著,八個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變成兒童了。

  已經年老的人,一下子回覆到了兒童時期,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這僅僅是傳說故事而已。《雲笈七籤》這部道教書籍中提到的“返老還童”,也僅僅是煉丹、法術的有關傳說罷了。

  :覆水難收

  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於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後來封在齊,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棄官而走,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

  姜太公整天釣魚,家裡的生計發生了問題,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並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為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

  成語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王桃《野客叢書》,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成語解釋:“覆水難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亡羊補牢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

  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