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東征的過程是怎樣的

  帖木兒東征,是帖木兒帝國對中國明朝的一次遠征軍事行動。他這次東征的過程經過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帖木兒東征過程

  帖木兒組織百萬大軍遠征明朝,想要創造新的帝國。可是帖木兒東征的過程異常艱難,帖木兒本人也因病暴斃於行軍途中,大軍最終無功而返。

  大明使節向帖木兒催收拖欠多年之貢賦時,帖木兒在大庭廣眾之下叫罵“豬可汗”,並稱要前去討伐。帖木爾東征是早有陰謀,而明朝因沉醉大國幻想,未曾發覺。而帖木兒東征明帝國之目的主要有二:一為重建成吉思汗帝國,二為宣揚伊斯蘭教。十多年的情報偵察,使帖木兒對於新疆、中國北部及中部的地形與兵力部署瞭如指掌。周密的戰略安排,充足的糧草後備。

  公元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率軍離開撒馬爾罕,踏上“中國聖戰”之旅。部隊推進及錫爾河之時遭遇大雪,河面結冰。帖木兒一行便於河岸上駐紮足足50天。帖木兒之前鋒部隊,即從塔什干出發之右路軍於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了天山,1月6日則推進至伊犁河。同時,帖木兒渡過錫爾河,並命右路軍總司令、其皇孫哈里·蘇丹加緊進軍,務必於三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自己則暫留訛打刺。哈里·蘇丹成功於2月下旬推進到了別失八里,此處僅距明帝國西邊界重鎮哈密衛約400公里。明朝終於覺察危機,然而除缺乏良將勁卒外,明朝又面臨資訊不靈,缺乏準備以及內部潛在叛徒頗多等問題。而此時帖木兒同樣境況不好,因遠征路線太過遙遠,且途中大多是戈壁荒漠,白天酷熱,夜晚嚴寒。後勤壓力更是十分巨大,無疑是人馬疲憊。更何況曾“遇大雪,士馬僵斃”。再有就是穆斯林們的忠誠性問題,同樣困擾著帖木兒。

  偏偏在此節骨眼上,帖木爾汗因常年痛飲葡萄酒以及阿拉克燒酒。2月11日晚,他的體溫燒起來了,且越燒越高。最優秀的醫生圍繞於他的周圍,卻束手無策。2月18日,帖木爾大汗死亡,東征中國之計劃亦煙消雲散。

  通過帖木兒東征的過程,可以看出,這次東征艱難重重,即使到了中國,或許也不可能改變中原王朝的歷史。

  帖木兒東征結果

  帖木兒東征就結局來說是失敗的。明王朝依然在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幾百年,直到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的興起,明王朝才走向末路。如果僅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帖木兒東征結果對帖木兒本人來說,充滿了太多的惋惜。

  雖然帖木兒帝國在之前的戰役中戰無不勝,但由於這次東征路途遙遠,且途中多為戈壁沙漠,沙漠中晝夜溫差極大。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加上長長的行軍佇列需要巨大的物資作為補寄。而東征軍隊遠離補給站,途中經過之處人煙稀少,後勤壓力巨大。因此東征指揮官哈里·蘇丹也頂著巨大的壓力。這次東征,更像是一場賭博。贏了,帖木兒穩佔中國的半壁江山,成就一番大業;輸了,全軍覆沒,帖木兒名譽大跌,甚至有性命之憂。

  在這個關鍵時刻,上天卻給帖木兒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2月18日,就在哈里·蘇丹向哈密進軍的時候,卻傳來了帖木兒病逝的訊息。原因是帖木兒痛飲烈酒,導致發燒,最終因為酒精而命喪黃泉。帖木兒的死,可以說一次巨大的意外。他的死,改變了明朝和帖木爾帝國的命運。兩軍之間的一次規模巨大的戰役,也隨之煙消雲散。

  可能帖木爾自己也沒有想到,苦心策劃許久的東征,會因為自己的痛飲,落下了一個無終而返的結局。

  這就是帖木兒東征的結果,帖木兒帝國,也因為他的死,也開始了沒落。

  帖木兒東征簡介

  公元1403年,帖木兒在征服整個小亞細亞半島,達到了人生事業的頂峰。為了重建成吉思汗的大帝國,同時為了宣揚伊斯蘭教,帖木兒決定向東擴張,征伐明帝國,重新蒙古帝國的版圖。

  其實早在1387年,帖木兒就開始嚮明朝納貢,但這不是真正的臣服,而是探聽虛實,提升自身的力量。後來經過幾年戰爭,帖木兒帝國的軍事實力在戰爭中壯大,還征服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而明朝剛剛處於靖難之役之間,內政混亂。因此帖木兒認為東征的時機已經成熟,遂開始積極準備。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率領大軍。離開了撒馬爾罕,開始了東征之路。

  由於撒馬爾罕跟中國遠隔萬里,東征之路要經過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熬過酷暑嚴寒。這對帖木兒的東征部隊來說是一次艱難的征程。漫長的行軍路線讓帖木兒大軍的後勤保障也出現了問題,部隊只能靠途播種或喝駱駝奶強撐戰鬥力。

  但帖木兒依然樂此不疲,他要完成蒙古帝國昔日的輝煌,要創造一個屬於他的帝國。在多年的戰爭生涯中,他就是靠這樣的意念,完成了一次次的勝利。同樣,也是在戰爭生涯中,養成了痛飲豪飲的習慣。正是因為這個習慣,結束了帖木兒傳奇的一生。

  2月11日,帖木兒因為喝酒過度引發了高燒。2月18日,帖木兒在東征途中逝世。帖木兒東征計劃也隨之帖木兒去世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