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失敗的關鍵戰役是哪一場

  眾所周知,劉備生涯最後的一次伐吳大戰是失敗的,而這次的失敗也是對於日後的形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這次劉備伐吳失敗的關鍵戰役又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劉備伐吳失敗的關鍵戰役

  劉備伐吳失敗最關鍵的一場戰役就是夷陵之戰,可以說這場戰役是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齊名的戰役,對於之後的三國格局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當時孫權方趁著關羽攻打曹操的時候,從後方偷襲的了關羽,結果關羽一戰敗北被殺,整個荊州幾乎都落入到了吳國的手中,這樣一來吳蜀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掀起了夷陵之戰。

  在公元221年的時候,劉備先趁機稱帝,然後一個多月的會見就召集了自己的大量人馬準備攻打東吳,要奪回荊州,孫權幾次派人求和都未能讓劉備打消這個念頭,在7月份左右的時候劉備主動出兵,對東吳發動了戰事,當時雙方的國界線已經是到了長江三峽一帶,可以說是地勢狹窄,非常不利於作戰,陸遜作為全軍總指揮認識到當時劉備軍氣勢太盛不能和他們硬拼,所以就決定放棄馬上決戰,通過防守反擊的方式來獲取勝利,陸遜果斷指揮吳軍避過漢軍的鋒芒,一路有秩序的敗北後撤,麻痺劉備的精神,到了夷陵一帶就在那兒駐紮了下來,和漢軍僵持,那兒地理位置比較好,易守難攻,劉備軍不好打,而陸遜也非常沉穩,就是拖時間,找機會,等到了6月份的時候,天氣太熱了。劉備手下都忍不住了,所以劉備只好將兵力分散在當時的山路上,結果被陸遜找到機會一把火燒掉了蜀軍的主力,劉備自己也大敗而回。

  劉備伐吳失敗

  劉備伐吳是歷史上經典的戰役,也是劉備一生中最後一次的大規模作戰,這一次大戰的失敗徹底擊垮了劉備的精氣神,本就年老的劉備認識到這次失敗將會埋葬自己半生心血打下的蜀漢,憂鬱之下,病痛夾雜,最後在病魔的折磨下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對於劉備這次東征伐吳,歷史上已經有無數人討論過,也有過很多的見解,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這場戰役是必須的,而且還必須是劉備自己親自出馬,因為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說是分成三股勢力,首先是早年的跟隨者們,他們是不想打的,他們早年就跟隨劉備習慣了東奔西走的日子,是不建議這麼冒險的。但是剩下的兩股勢力,荊州勢力和益州勢力都是希望打的,所以說劉備伐吳是別無選擇,也不完全是為了關羽報仇,否則劉備為什關羽剛死的時候不報仇,非要過一兩年才肯出兵,可見這次伐吳是劉備集團政治上的需要。

  但是這次伐吳又是很難取得效果的,劉備自己估計也清楚這次伐吳可能會失敗,但是他沒想到初期會這麼的順利以至於一路打到了夷陵一帶,到了這兒本來如果穩紮穩打,先鞏固了這些地方也勉強能彌補一下損失了,因為攻城戰真的不好打,夷陵易守難攻,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太過高估了自己,認為陸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肯定可以拿下,結果久攻不下,陷入到非常尷尬的局面之中,而之後劉備自己又處理不好,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手下的精英老兵幾乎死傷殆盡,也為日後的形勢打下了基礎。

  劉備伐吳的最終結果怎麼樣

  話說三國紛爭,群雄並起,經過長時間的廝殺,時間已經來到了220年,這一年可不得了,死了好些牛掰的大能,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猛將夏侯惇、謀臣程昱,蜀漢的老將黃忠、武聖關羽、軍師法正。這些人的死對於整個華夏大地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這時候還引發了後來的那場慘烈的劉備伐吳夷陵之戰。

  話說關羽的死讓劉備怒不可遏,要知道關羽可是和劉備幾十年的兄弟之情,好到穿同一條褲子,同吃同睡的程度,一聽說關羽的死就怒了,要發兵攻打東吳,手下人一通勸告都拉不住,而在這段時間裡劉備還順手升了個級,弄了個皇帝噹噹,主要是因為人家曹丕都已經當皇帝了,想想一個小輩都已經當皇帝了要是劉備還當著漢中王,怎麼說得過去,於是劉備就自立為帝了。

  當上皇帝之後,劉備就打算起兵攻打東吳,結果才剛開始招兵,張飛又死了,被手下人給砍了,兩個兄弟都死了劉備也不想好好玩了,直接就打起了孫權。值得一說的是這個時候呂蒙已經死了,東吳的守將是陸遜這個小將,而蜀漢也好不到哪裡去,法正死了,這讓劉備失去了最為倚重的軍事,趙雲還因為反對這場戰爭被晾在了家裡,諸葛亮要看守大本營,所以說其實這是劉備和陸遜的正面交鋒。起初蜀軍聲勢很高,連戰告捷,但是後來久攻不下,劉備的軍隊又被迫擺成了一字長蛇陣,被陸遜來了個火燒連營,差點連劉備都掛那兒了。

  可以說劉備這次伐吳是慘敗,將蜀軍的大量精銳都打掉了,因此蜀國徹底成為了三國之中墊底的存在,而吳國雖然打退了蜀軍,但是吳蜀之間的聯盟關係幾乎不可能在持續,也是沒什麼好處,唯一得利的就是曹魏陣營,從原來的一打二變成了現在的1:1:1,算是漁翁得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