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為誰

  你知道嗎?那就是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邪監沂***今山東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擅書法,世稱“書聖”。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欣賞

>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片1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片2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片3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片4

  被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作品圖片5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邪監沂***今山東臨沂***,後遷會稽,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擅書法,世稱“書聖”。

  王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遊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王羲之遺蹟遍及全縣各地。嵊西獨秀山為王羲之讀書處,山上觀音殿懸有“右軍舊遊地”匾額;山麓建桃源鄉鄉主廟,奉王右軍為鄉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東的清隱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嶺等,均為王遊憩之地,至今尚有遺蹟可尋。

  東晉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樑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隋大業七年***611年***,其七世孫智永和尚囑徒尚杲***吳興永欣寺少門***,專誠赴金庭祭掃,並撰有《瀑布山展墓記》,立碑墓前。明永樂年間,張推官樹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晉王右軍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孫秀清於金庭觀左建“晉王右軍墓道”牌坊,現尚完好。

  說到對鵝的喜愛,比較突出的,要算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了。這裡就有一段故事:

  據說,品性高潔的王羲之對做官沒有多大興趣,就離開嘈雜煩悶的京城,來到了風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紹興一帶居住時,經常漫步在水鄉澤國,觀察群鵝。一隻又一隻的鵝啊,羽毛整潔美麗,體態雍容華貴。它們有的浮游,有的高歌,有的嬉戲。……·他入迷地看啊,看啊,有時竟忘了回家吃飯。

  有一天,他驚喜地發現,有隻鵝長得不同尋常,它的羽毛象雪一樣白,頂冠象寶石一樣紅,尤其是叫聲分外悅耳動聽,他非常喜愛,立即派人到附近去打聽,想把這隻鵝買下來,就是多出一倍的錢,也在所不惜。一瞭解,原來鵝的主人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老人家身邊沒有什麼親人,只有這隻白鵝做伴。她雖然家裡很窮,這隻鵝卻怎麼也捨不得。王羲之知道了這些情況後,完全體諒老人的心情,表示不買這隻寶貴的鵝了。為了進一觀察,他決定登門拜訪。

  再說這位老婦人,當她聽說是書法家王羲之要到她家來參觀時,高興極了,可是拿什麼來招待貴客呢?老人家正在犯愁,忽然院子裡響起了“哦——啊——”的叫聲。噢,有了,為了招待客人,老人就把心愛的白鵝殺了,做了一道美味的菜餚,等待王羲之的到來。

  不一會兒,王羲之邁著匆匆的步伐走進這簡陋的茅屋。當他了解到熱情慷慨的主人把僅有的一隻心愛之物拿來待客時,眼睛溼潤了:他為這隻鵝的死感到可惜,更為主人的盛情所感動……於是,他要人找來墨筆,在隨手帶來的六角竹扇上揮毫寫字,遞與老婦人,囑咐說:“老人家,我沒什麼感謝您的,請把這個扇子拿到市上,賣上一百錢,用來貼補生計吧。”老人推辭不要,羲之深情地說:這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一點心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