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美術的論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幼兒教育的發展,社會、學校、家庭越來越重視幼兒美術教育,美術教育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多媒體幼兒美術論文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能有效突破課堂探究的重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對美術教學中有關繪畫部分進行定格處理或反覆顯示,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徵內容,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加深幼兒對所畫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如,在繪畫活動《獅子》時,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獅子與其他動物的不同特點,然後讓幼兒仔細觀察表現獅子威武、凶猛的牙齒、眼睛等,突出繪畫過程中的注意點,這比教師對作畫步驟重複講解效果好得多。然後在繪圖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不同獅子的神態,讓學生準確把握其共同特點,顯示於自己的畫筆中,讓幼兒進行觀察、討論,使幼兒對獅子的認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畫出形態逼真、生動有趣的作品。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能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創作精神

  幼兒的美術課堂教學往往都侷限於幼兒熟悉的圖畫,通過模仿繪畫,往往讓幼兒的思維比較固定於畫紙上。如果運用多媒體教學,將很多熟悉圖畫通過多媒體不同角度展示出來,可以讓幼兒大膽猜想、自主繪畫,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提高創作精神,在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在《奇妙的動物世界》的繪畫活動中,要求幼兒描繪動物園裡各種各樣的動物,但是由於部分幼兒並沒有見過動物園之外的其他動物,他們的畫筆下往往都是小白兔、小花貓、小山羊這些常見的動物,幼兒作品內容單調。這時,可以藉助於多媒體為幼兒提供形象、直觀的和諧畫面:瓦藍的天空、碧綠的小草、斑馬、熊貓、羊駝、孔雀……畫面色彩豔麗,豐富多彩,動感十足,彷彿幼兒置身於大自然中,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給幼兒一定的感性認知,在此基礎上發揮幼兒的大膽想象,用畫筆畫出你心中的熊貓、孔雀等,並寫出你想對它說的話……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往往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語言講解,幼兒就能畫出一幅幅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圖畫,讓我們為之振奮。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能有效進行主題整合

  幼兒喜歡的美術教育活動,不僅是簡單的繪畫技能的訓練,更多的是豐富知識積累,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能達到這一目標,整合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大班的主題繪畫《我愛家鄉》活動中,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家鄉的一些具體認識,將自己心目中的家鄉通過畫筆表現出來,讓幼兒感受到家鄉的美,熱愛我們的家鄉。可見,這個繪畫活動不僅僅是讓孩子會畫家鄉的基本風貌,更多的是通過“畫”來激發幼兒“愛”的情感。這時,可以採用多媒體課件,將我們家鄉標誌性的建築物、地方特產等呈現出來,讓孩子直觀地瞭解家鄉的面貌,然後將其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幼兒喜愛家鄉的感情。再如,美術活動《美麗的海底世界》中,通過多媒體整合圖片資源:蔚藍的大海、碧綠的水草、斑斕的珊瑚、五彩的貝殼、美麗的熱帶魚……充分展示魅力海底的特徵,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當然,合理運用多媒體組織美術課堂教學,可以給幼兒直觀形象的認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但也不能拋棄傳統媒體教學,比如傳統繪畫工具細膩的表達是現代媒體取代不了的,教師要靈活運用,有機整合,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目標。

  範文二:幼兒美術教育的活動環境

  1、審美教育,打破常規——轉變美術活動環境創設的傳統思維

  只有幼兒教師自身的意識審美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教師並不瞭解藝術作品這種美術形式,更有甚者是完全陌生,對於兒童所要進行的美術創作只能簡單的要求幼兒畫出某一具體圖案,很難通過引導和啟發性的教學使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指導學生畫畫時,很多老師都要求幼兒畫紅色的花朵,藍色的天空,這會讓幼兒養成思維定式,使其認知事物形成固定的框架,約束了孩子的想象力。幼兒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表現力也因人而異,幼兒教師應該鼓勵孩子打破常規,發揮想象力,大膽作畫,描繪出自己心中那個多彩而又美麗的世界。在美術活動中選擇合適的課題,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還有助於培養環保意識。例如,老師可以選擇《大海的聲音》、《秋天的收穫》、《燦爛的天空》、《畫筆下的迷人動物》等環保作品在教室中定期展示,創設美術教育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美的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審美情趣,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培養其熱愛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因為,幼兒看到這些生動的畫面時會產生共鳴,內心自然就會湧起保護自然的渴望。

  2、激趣創新,動手實操——提升美術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魅力

  在美術教育方面,很多幼兒園的環境建設跟目標要求都相差很遠,而且老師在認識理解上也存在偏差,認為只要張貼和陳列幼兒的美術作品就足夠了。可是簡單的擺放園內的物品並不一定能打造適合孩子的美術教育環境,只有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境才是好的教育場所。幼兒園開展美術教育應該以開發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為目標,選擇幼兒自己的美工作品來裝飾和點綴教室環境,幼兒在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觀察和欣賞到自己的作品,從而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手工課是開展美術教育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在課堂上老師要多與孩子們溝通和交流,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多給孩子鼓勵,幫忙他們勾畫出心中的美好世界,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美的意境,有助於美術活動發揮其教育價值。比如,幼兒園可以舉辦以《樹葉貼畫》、《撕紙畫》、《學會做解放軍》、《紙盒製作的沙發》、《如何在報紙上蘸畫》、《光碟的迷你娃娃》、《蛋殼拼貼製作方式》、《瓦梭紙貼畫製作》為主題的手工活動,讓孩子們使用廢舊的掛曆來作為手工材料,製作各種軍事武器,在培養了幼兒利用廢物的意識的同時,也鍛鍊了其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在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觀察和欣賞到自己的作品,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變廢為寶的成就感。在幼兒園的美術環境建設方面,老師要改變過去以實物裝飾為重點的錯誤意識,以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新的目標,建設有利於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和提高幼兒情操的美術教育場所。幼兒園美術教育是激發幼兒天性,開發幼兒思維的一項重要舉措,而良好的活動環境創設能夠為幼兒創造學習美術的基本條件,是幼兒美術教育者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在當下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