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古城散文隨筆

  古城鎮給人的感覺都是是慢節奏的,就連風都是溫柔的,柔得連空氣都不能漾起一點點的漣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古鎮古城散文隨筆1

  我們來到崇武,是為尋找惠安女,想看看她們奇異的服飾、婚俗及生存方式。古城內惠安女很少遇見,無意中卻讓我走進了一段金戈鐵馬的歷史。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臺灣海峽,亦稱“蓮島”。

  祟武古鎮古名“小兜”。公元 981年***宋太平興國六年***惠安置縣時 ,設崇武鄉守節裡,續置小兜巡檢寨,“崇武”乃“崇尚武備”之意。

  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動在朝鮮和中國沿海的日本海盜集團——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泉州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峰尾城。崇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

  《崇武所城志》載:城“四方設門,各置樓於上”,“東、西、北三面月城,南無月城,門外照牆為遮蔽”,“東城厚設敵臺一座,防賊舟隨潮內訌,便於觀察”, 1574年***明萬曆三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卜建四座,名曰虛臺,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孔,可以安銃,臺內可容數十人”,環城還有窩鋪26座,供守城士兵休息用。

  崇武城歷代幾經增築維修,後因失去軍事上的作用,而長期廢棄,部分城牆失修坍塌。

  解放後,人民政府加強了對古城的保護和管理。1980年至1987年9月間大規模的維修全部竣工。斷者續,頹者葺,使古城恢復了昔日海上雄關勝概,被世人稱之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它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較為完整的史蹟,供中國軍事建築學研究的一份珍貴資料。

  2

  幾場大暴雨過後,天氣確乎涼了下來,炎炎夏日,難得有這樣的好氣候,久宅家裡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最好不要辜負了這大好時光,於是便有了出去走一走的慾望。

  要在灼熱的夏天尋一處清悠所在,不易,而閬中古城,就是這樣一個絕佳的去處。

  從南充出發上高速,大約一個小時車程,閬中古城就到了。

  盛夏,恐怕最難受的還是衣服黏糊糊地貼在背上了,在南充街頭,這種感覺尤其明顯。為何在如此盛夏時節,閬中仍然保持這樣的清悠,大概還是得益於這是一座具有明清時期典型建築風格的古城,閬中古城三面環水,習習的江風將整個閬中古城包圍著,置身其中,我們就彷彿是一尾會呼吸的魚兒,可以自由地盡情呼吸著閬水散發出來的清新空氣。

  很慶幸,選擇了這樣的一個日子,儘管避開了夏日的最毒日頭,但是天色卻並不昏暗,明明淨淨的,伴隨著陣陣江風,我想,心曠神怡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古城閬中因此在我心中更加的親近了。

  古城大街非常乾淨,就是偶爾掉下的片片落葉,間或地鋪在青石板地上,有的平靜地躺著,與泥黃色的青石大街相映成趣,有的捲成青黃色相間的筒狀,就如平靜的沙灘上零星地散落著一隻只的海螺,等待微風來吹響。相機掃過,留在相機磁碟上的影像就仿若一幅淡墨寫意圖,寧靜、典雅和純潔。有微風吹來,地上的枯葉有的紋絲不動,有的卻上下翻飛,挪移了原來的位置,這幅圖畫也隨之變化,此時漫步閬中古城,你就會感覺進入到一幅畫中了。

  幾乎家家門前都懸掛有一面紅黃色的旗幡,以及紅色的燈籠,有的上書“木藝館”、有的上書“閬醋足療”、有的上書“張飛牛肉”、有的上書“杜家客棧”、還有的上書“純手工布鞋”等,這與現代都市裡那些精緻的廣告牌相比,雖異曲同工,但情趣卻有著天壤之別,走在這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青石板街道上,如果不是街上人們的穿著打扮提醒了你,你一定會以為穿越到了明清時代喲。

  古城的大街彎彎曲曲,縱橫勾連,肥瘦不一,長短各異,就如一行行錯落有致的現代詩詞,豐滿、留白,細膩,婉約。古街,古院,古屋,古樹,繁複中見別緻,玲瓏中顯精巧,一樣的木門,不一樣的式樣,一樣的木窗,不一樣的風情,一樣的紅磚黑瓦,不一樣的格調情致,一步一景,古城,就在不知不覺中震撼了我們。

  古城是慢節奏的,就連風都是溫柔的,柔得連空氣都不能漾起一點點的漣漪,以華光樓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達,越往下走,街道越是彎曲,就如一個個河灣的拐角處,衝擊成的沙灘,在沙灘的弧形處,兩株碩大的黃葛樹在街邊伸出一片巨大的綠蔭,也許正是這片綠蔭,樹下的青石板上,圍牆的磚縫中,長滿了青苔,微風吹過,涼意就如螞蟻,瞬間爬滿你的全身。樹下襬有兩把竹椅,兩位老人躺在椅上,手搖蒲扇,葉縫間漏下點點光斑,照在老人滄桑的臉上,老人眯縫著眼睛,很享受,很悠閒,光線一寸一寸挪移,我就此明白了時光的遊走和停滯。

  這也難怪盛唐時期的李淳風和袁天罡為啥會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拋開官場的爭鬥,進入仙境,遊歷名山大川,而最終尋覓到閬中這樣一處避世之所,清靜之所,就不再離開了,閬中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仙境,閬中四周有九條明顯的起伏山脈,酷似九條蛟龍,從九個不同方向彙集於閬中,他們認定,閬中是個有著九龍捧聖的風水絕佳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是最適合他們潛心研究他們的天文數學,風水哲學的地方了,閬苑因此成為他們人生最後的歸宿。

  漫步閬中古城,就如一列急駛著的火車,在臨近隧道前,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享受著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悠閒日子了。

  繼續下行,嘉陵江就在眼前了。今年夏天的天氣似乎有些奇怪,熱的時候奇熱,涼的時候氣溫有時候可以直降十攝氏度以上,而且暴雨特多,嘉陵江水在閬中段是舒緩的,靜靜地流淌著,時間彷彿凝固了一樣,閬水是昏黃的,繞城而過的閬水似一根金黃的飄帶,系在古城柔柔的細腰上,而閬中古城就是一位跳秧歌的女子,風姿綽約地嫵媚著,莞爾一笑,我們就傾倒在她的雲淡風輕之中了。

  時值正午,有細細的陽光慵懶地散下來,氣溫有些回升,連日來經過暴雨沖刷的空氣也略略地有了些溼度。散漫的閬中古城,因而顯得更加的恬淡了,店鋪的門敞開著,可是主人家卻如一隻懶貓,有氣無力地蜷縮在竹椅上,拉著遊人的馬拉車在青石板上留下了得得的蹄聲,這種聲音在午後傳得很遠,似乎古城除了這種聲音,就沒有其它聲音了,寂靜的古城在馬拉車轍中睡著了。

  曾經看到過一幅照片,是一攝影愛好者通過一個圓洞觀看古城院落,鏡頭中的古城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由青瓦組成的巨幅淡雅畫面,院落天井一個接一個,一個套一個,池臺花木,迴廊亭榭,盡收眼底。登上了華光樓,我們就如長上了翅膀,飛翔在這幅圖畫之中了。

  黑青瓦的魅力還不在於它的古老,而在於從黑青瓦下面所飄逸出來的那股濃濃的味道,其實這種味道從我們一到古城時就已經領略了,只不過我們沒有注意罷了,這是一股家庭的味道,面香的味道,這種味道無處不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骨髓之中了,站在華光樓上,有一縷縷清風徐來,清風之中這種味道特別地濃郁起來,哦,我們一直都浸在那種淡淡的醋味之中。

  閬中的古院落,大多都有照壁,也就是當你走在街上,要一眼看到主人家的陳設,是不可能的。我們沿著那股味道而去,在一間“醋足療”的店裡坐了下來,當我們的腳伸進大木桶中,那股酸酸的醋香就如針劑一樣緩緩地注入到了我們的血液之中了,醋在這裡不僅是調味品,更是一種保健品,那股濃濃的味道早已將爬中天樓,逛張家院,體驗狀元及第等的疲勞衝得淡淡而去。

  我一直在想,如果閬中古城離開了青瓦與醋,離開了院落與風水,離開了色彩與散漫,那麼,古城將立即變得平庸起來。

  古城古鎮散文隨筆3:一顆心,走進鳳凰古城

  我心中美麗的鳳凰古城源於作家沈從文對她的描寫,對鳳凰古城的嚮往也源於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於是我深深記住了鳳凰古城裡有一條美麗的沱江和江邊的吊腳樓。

  於是終於在這個夏天,我們幾個好友坐上火車然後又乘上大巴,顛簸了十幾個小時後,終於 在六月中旬的一個清晨,我踏上了這座夢裡出現過很多次的小城。天剛矇矇亮,寂靜的鳳凰城裡,彷彿只聽到了我拉桿箱的輪子滑過石板路上“咕嚕咕嚕”的聲音,還有遠處早起的人走動的聲音,我把行李在客棧放好後,在晨霧裡走向了沱江邊。

  我踩在寂靜了幾百年的石板街上,望著這獨一無二的精工細雕的吊腳樓那樣雅緻的佇立在沱江的兩岸,清晨的江面上偶有兩隻小船在水中游動,遠處的青山在晨曦中巍峨雄壯,應和著吊腳樓倒影在沱江裡變得那樣的神祕和溫柔。一位捧著花環的苗族阿婆走到我面前向我兜售花環,阿婆說這些花都是從對面的山上摘下來的,在花朵還帶著露珠兒的時候把它們編成花環,我看著這些紅的、紫的、白的、黃的花環愛不釋手,終於花了三塊錢買了一個花環戴在頭上,在接下來的遊玩中,才發現,這些花環隨處可見——小女孩的頭上、美麗姑娘的頭上、阿公阿婆的頭上都戴有顏色各異的花環,這些花環讓這座古樸幽靜的鳳凰城注入了一道欣欣向榮生命力,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太陽緩緩升起的時候,沱江兩岸的人開始多了起來,忽然看到沱江邊很多婦女在江邊洗衣服,掄起的棒子一上一下地捶打著,一位揹著孩子的苗家女孩唱起了歌:

  想哥一天又一天

  想哥一年又一年

  三天不見哥的臉

  就像炒菜沒放鹽

  喲喂——

  歌聲嘹亮而清脆,包含著深情,據我所知,很多苗族女孩都不上過幾天學,很早就結婚了,她們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歌詞張口尋來 。我想這位年輕的苗族媽媽是否想起在遠方謀生的丈夫,還是在尋找一份真正的愛情?隨之又聽到另一個女孩唱:

  唱得好

  唱得乖

  唱得桃花朵朵開

  桃花十朵開九朵

  還有一朵等你來採

  喲喂——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座古城不僅承載了千年的歷史文化,更蘊涵了太多的民族風情,她們的歌聲在沱江兩岸久久迴盪著,笑聲一片…… 我腦海裡瞬間閃過了沈從文先生《邊城》裡的翠翠以及那條流淌的河……這就是清晨美麗的鳳凰城,我就這樣靜靜的望著對岸的風景,望著從沱江中間的石墩橋和木板橋小心翼翼走過沱江兩岸的人影,沒有人願意去打破這些寧靜啊。

  中午的時候,天氣炎熱了起來,古城也跟著熱鬧了起來,正午的陽光並沒有阻擋人們踩著灼熱的石板路在古鎮遊走的心情,古鎮的小巷深處好像仍停留在三十年代,仍停留在沈先生的記憶裡,各種叫賣聲混合著遊客討價還價的聲音,以及店鋪門口飄著的各種苗族的手工織錦,把鳳凰的灼熱推向了高潮。

  我沿著中心街,走過長長的街道,再左拐來到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我想來鳳凰的人有很多是為沈先生而來的,沈先生的故居是明清的一座四合院建築格式,小巧別緻的院落,有著濃郁的湘西特色,望著故居里擺著的一張張精緻照片,讀到了沈先生的生平,對沈先生的敬仰又多了幾分。在故居里跟工作人員閒聊中,得知沈從文先生的墓地就在城外,於是我沿著沱江邊的小巷往城外走了一個小時左右,終於來到沈先生的墓地,墓地位於沱江畔的聽濤山上,墓地四周樹木環繞,清幽靜謐,墓地上沒有墳冢,只樹有一塊大大的五彩石,上面有先生的手筆“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懷著對先生的敬意,我在先生的墳前獻上一束黃菊,然後深深鞠了一躬。

  沈先生的一生淡名如水,愛著祖國,戀著故鄉……轉身下山,心中升起一種別樣的情結,正如沈先生的侄子黃永玉***畫家***在山腳處為他立的那一塊石碑:“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下山時不由自主的在墓地管理處的書屋翻閱了沈先生的幾本書,最後在太陽西斜的時候,買了沈先生的一本文集,沿著來時的路走回去,腳步比來時輕快了許多。

  而鳳凰城的夜就在日落的時候迷離了起來,古城的景觀燈打開了,兩岸吊腳樓上的燈光顯得分外美麗,它們應和著酒吧上面閃爍的霓虹燈倒映在沱江江面上,五彩斑斕,跟隨著酒吧響起的搖滾音樂搖擺著,我趴在吊腳樓的欄杆上,就這樣靜靜地欣賞這座古城的夜,我很喜歡夜色下的風景,它們可以隨時隱藏一些東西,盡情展示一種美麗,其實你用不一樣的心情,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很慶幸來到鳳凰,讓我在白天看到她如苗族少女一樣的古樸與美麗,也讓我在夜晚看到了如苗族少女一樣熱情奔放的鳳凰。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我又繼續感慨萬千地穿過鳳凰的北城門,站在虹橋中間,望著這座在清晨中異樣寧靜的古城,我想,就是這條靜靜流淌的沱江水,還有那一排排鑲在岸邊的吊腳樓,以及這裡古樸的民俗,才造就了湘西這座邊城的美麗,我想將來很久以後,我很難忘記這座古城的某個清晨,以及她嫻靜的某個下午,還有如夢幻般的某個夜晚……

  古城古鎮散文隨筆4:情滿麗江古城

  麗江一個美到讓人來了一次就捨不得離開的地方,捨不得離開這裡,因為這裡的石板路,因為這裡的小橋流水,更因為這裡的這個人。

  人生在世最要緊的就是珍惜每一次遇到的純真情感,這種純真真的很少很難得。

  傑是一個對感情很木訥的男人,他很大男子主義,卻會在每次上街的時候挎著自己很女孩子氣的提包;不會說甜言蜜語,卻會在每次自己肚子痛的時候買吃不完的糖果;不會遷就別人,卻會在每次自己發脾氣的時候任由自己打鬧…

  他不帥氣,也不太有錢,沒有比身邊追求自己的男性更好在哪,甚至都沒有他們會討人歡心,卻在不知不覺間讓自己覺得暖暖的,心裡塞滿了這個男人,一無反顧為了這個男人留在了麗江這個城市。

  一直喜歡細緻的音樂,細緻的人,我想我找到了,卻也為這男人的木訥懊惱不已,沒有一個女人不願意聽情話,可他似乎就沒這方面的天分,除了說我要娶你在不會在有其他,朋友說那些虛無的浪漫沒有用,可每一個女人都喜歡浪漫~~~

  “沒有到過古城就不算到過麗江,沒有買過木老爺酒也不算你來過麗江”,

  以前就是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自己執拗的在古城裡找尋半日,在迷路之時遇到了傑,得到他幫助,成就了今日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