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箏的散文

  對於古箏,我知之甚少,我喜歡古箏,其實純粹是喜歡它美妙的聲音,喜歡那種清越脫俗的聲音,喜歡那行雲流水般淺淺低低的旋律。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古箏裡的散文詩

  意外的點選,一曲古箏,帶著我的思緒如行雲流水,靜靜流淌,斷斷續續,漸行漸遠,好似飄在雲端,揮一袖清風,散點點暖陽於人世間,靜靜地躺在清靈的樂曲中,閉目陶醉進那份心靈的桃花源,滿地纖纖細草,湛藍的雲飄揚著,清風吹著綠葉脆爽爽的舞著,高山流水如綢傾瀉著,樂隨景醉,景醉痴人心。痴纏著文字的鬼魅,點選著傾城的散文詩,目不轉睛的看著字字珠璣,深深地允吸墨跡的嫋嫋茗香,陶醉進古箏的散文詩裡。

  朋友,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看著散文詩,聽著古箏曲,那樣陶醉的感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散文詩的文字美得如一少女舞翩翩,陶冶靈魂的淡然,淨化心靈的境界。

  喜歡文字,靜心守候,聆聽古箏,欣賞著散文詩,字字珠璣,如冬雪飄灑,純白無暇,如竹,清風高潔,如蓮,潔身自好,如梅,獨傲孤寒。

  今生有幸在散文網裡,與散文詩結緣,跋涉千山萬水,一眼望斷天涯,何處是我字跡的根,也許是天意,讓空靈無塵的樂曲,帶著一顆漂泊的心,在此落地生根。

  弦弦滌盪魂靈深處的紅塵,伴著不染塵埃的散文詩,醉盡別人的詩詞中,心潮起佛暗湧,不顧紅塵喧囂,只顧醉盡心靈的文字伊甸園。聽著古箏,欣賞著點點墨跡,如引一米陽光,照亮心房。

  古箏一弦一弦擊打著思緒,飄揚著文字的色彩,潑灑著文人的善感,泊著文人的羸弱,飄灑著詩人的隨性,潺潺流動於茗香嫋嫋的散文詩裡,流浪的筆停住了漂泊之苦,不在沾染浮塵,終於有了字跡棲息的港灣。

  步入秋惑時節,看的風景多了些,於是就有了冬一樣厚重的感覺,擺渡在浮華如夢的塵世渡口,頓生孤獨寂寞之感,可是散文詩這一方熱土,撫育著鬢霜已染的女子,鼓舞了女子的堅強與執著,在伴著古箏的散文詩的這片淨土中,靜靜守候,默默陶醉。

  古箏弦起,字意潑灑,行行豪邁激昂,句句散發著書生意氣,隨不沾塵埃,一樣激勵上進,感悟人生,字字如針刺入你心,雖然每一位文人的字意不同,背景和價值觀也不一樣,但對文字孕育的魅力,一樣的吸引人,隨性灑脫的揮筆,描繪一片豔陽天,普照你的心靈,當你走在紅塵阡陌,累了的時候,手捧茗香,沁一曲古箏,賞一篇散文詩,化浮躁於淡泊,淡看花開花謝,漫看雲捲雲舒。

  一曲將盡,看散文詩的最後幾行,感慨頗深,歲月匆匆,過客萬千,就讓真正喜歡文字的人,在真正喜歡以文會友的平臺上,靜心默守吧!真情真意不需要表演。

  在這四面蕭殺的冬季,在冷冷的時光裡,舞芊芊涼指,潑灑一篇來自心底的文字,縱然沒有喧鬧的場面,可在伴著古箏的散文詩裡,心情一樣如煙花絢爛,綻放在這片文字的舞臺上,陶冶情操,固守一份專一的情感,聆聽獨一無二的人生感悟,對古箏中的散文詩,默守一份絙古的牽絆。

  :古箏情思

  聽古箏演奏的《秦桑曲》就如讀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當燕地的春草剛剛發芽,細嫩得像絲一樣,秦地的桑樹已經低垂著濃綠的樹枝。當君心裡想我的時候,正是我思念你柔腸寸斷的時候。春風與我不相認識,為什麼要吹入我的羅帳裡來?繚亂春愁如柳絲,依依夢裡無覓處.

  《秦桑曲》是曲作者借用詩中“秦桑”一詞,運用流行在陝西關中一帶的戲曲音樂“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煉後創作而成的。樂曲通過委婉、纏綿、激情的旋律變化,描述了痴情的女子思念愛人,盼望早日與愛人相聚的迫切心情。

  在《秦桑曲》中運用了好多搖指的指法,如行雲流水,還有“4”和“7”的顫音,如情絲纏繞,心有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其中還有上滑音下滑音的演奏方法,表現了一個女子那種婉轉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

  在這個寂靜的夜裡,初冬的寒風吹起了裙袂飄飄,夜涼初透,獨倚斜欄,仰望蒼穹,茫茫的天際不見星光,耳旁若隱若現飄過《秦桑曲》的旋律,引起心靈情弦一種共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年華似水流走,如花的歲月卻沒有可以等待的人兒.

  曾記得以前一直有早睡的習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午夜時分,喜歡聽著音樂,從《葬花吟》到《高山流水》再到《秦桑曲》,一曲接著一曲,陶醉在音樂中,卻非全醉,做一回塵世中夜闌獨醒的人,帶著斷崖獨坐的寂寥,會有一點落寞,靜靜地滴下來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葬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一直很喜歡聽古箏演奏的曲子,對古箏還是那麼的情有獨鍾,那麼的傾心,也許是因為執著吧,紅塵中一念執著的人已是不多,也許有人會說執著並不是好事,然而我認為不管是對任何事情,執著是一種很美的情懷。

  執著並不是固執,執著的人可以對某種興趣或愛好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會半途而廢,就象喜歡古箏一樣,雖然有時好忙,有時好累,有時情緒化,但我總是會在調整好心態後彈奏幾曲,帶給自己的是一種享受和快樂,忘卻塵世間的煩惱,遠離俗世的紛擾,留給自己的是一份寧靜。

  執著也不是執迷不悟,執著的人對感情不會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滾滾紅塵能夠有緣相識更有緣相知的人,人說那是五百年的一萬次的回眸換來的,也許換來的只是此岸和彼岸的相望.縱然是此岸眼波流轉,彼岸繁花三千,也只能望了又望又看,獨自傷神。此岸彼岸是否是一樣的無奈?還是彼岸繁花三千並非為了此岸而盛開,只是因為花期已到?

  一真很喜歡《白蛇傳說》,白娘子和許仙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幾多痴男怨女。淡掃峨眉,白衣勝雪的白娘子為愛勇敢而執著,換來的是許仙的懦弱,人妖殊途,試問白娘子情何以堪?在許仙去金山寺後,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想那日三月西湖春似繡,與許郎花前月下結鸞儔,實指望夫妻恩愛同偕老,卻誰知風雨折花春難留,許郎他負心恩情薄,法海與我作對頭,我與青兒金山尋訪人不見,不由我啊,又是心酸又是啊愁,難道他已遭法海害,難道他果真出家將我負,看斷橋未斷,我寸腸斷啊,一片深情付東流“。縱然是這樣我想她也是無悔的。

  如今是西湖山水還依舊,斷橋未斷,孤山不孤,曾經的雷鋒塔也已倒塌,然而許仙已然老去,白娘子也許已經因為心碎而魂飛魄散,無處覓芳蹤,而她的那種敢愛敢恨為愛執著的愛情,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誦。

  自古以來最感人的愛情故事總與痴情執著有關,象《梁山伯和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牛郎和織女》,愛情因為痴情和執著而美麗著,精彩著。

  白娘子最終還是要被壓雷鋒塔下,只是沒有許仙每天來掃塔。

  :喜歡古箏

  很喜歡古箏,卻常常少有機會聽到,因此就落下了一個纏纏綿綿的古箏情結。

  對於古箏,我知之甚少,我喜歡古箏,其實純粹是喜歡它美妙的聲音,喜歡那種清越脫俗的聲音,喜歡那行雲流水般淺淺低低的旋律。在所有的樂器中,古箏絕不能劃歸渾厚的一類,它是嬌柔的而不含混,就像山澗裡潺潺的溪流,“叮咚,叮咚……”沒有來勢洶洶,卻脆生生的直撩人的遐思。

  第一次接觸古箏的聲音,是在多年前的一次文藝晚會上,有一個仕女舞蹈的節目,伴奏的就是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在最初流水一般的箏韻裡,在嫋嫋升騰如夢幻般的煙幕後,一群阿娜多姿的古裝仕女姍姍而來,長長的水袖,輕盈的腰肢,和著春、江、花、月、夜五個層次鋪開,而又相互交融的箏曲的意境翩翩起舞。仕女們櫻脣上掛著淡淡的倩笑,美目裡蘊含著淺淺的流盼,在輕煙飄渺如蓬萊仙境的舞臺上,幻化出無數個美麗的意象,演譯了“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淡雅空靈的境界。

  我想,我當時肯定被那曼妙的舞姿給迷住了,以至於忽略了那婉轉輕柔的古箏曲。直至後來有幸聽到一盒古箏曲的磁帶,摁下放音鍵,一種清越的聲音穿越時空而來,婉轉處如“間關鶯語”滑過花底,低沉處又如“冰泉冷澈”般凝絕。有明月鬆間、清泉石上;有花飛花落、猿啼鳥鳴,有西風古道、細雨孤騎……如此的妙有,如此的不可言說。我才明白,晚會上那曼妙的舞姿,那女性的萬般嬌柔,那出神入化的意境,原來全在古箏如花的音符裡了。

  由此,我開始關注古箏。古箏的聲音很幽婉,而且很恬淡,淡得像一抹哀愁,叫人一下子想到梁祝的十八相送,想到伯牙子期的亙古之交,想到阿炳的蒼涼與寂寞,想到淒涼的《廣陵散》……“暗淡銷魂者,一別而已矣”,翻讀著古人,心靈與古箏共鳴,這何曾不是一種銷魂之舉呢?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近年來,杭州的西子湖畔流行古箏,常常有眾多的彈奏者,對著青山碧水,對著一湖的波光雲影,纖指輕撥,舉手投足之間透露出無盡的閒情逸致,這是多麼高雅的時髦或流行啊?令我為之傾倒,並傻傻地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員。現在想來,作為一個七尺熱血男兒,雖然是不可能的,卻也算是對自己古箏情結的一個寬慰吧。

  我喜歡古箏的聲音,就像最後一片黃葉執著地固守著秋天的枝頭一樣,沒有任何理由。

看過的人還: